人的三面性

  人的三面性

      人是個複雜的高級動物,終其一生有它的多面性。從哲學的角度講,人有三面性。一個是本我,一個是現我,一個是罪我。

      本我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己,這樣的自己只有我們知道,因爲我們活在現實當中,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我們把本我隱藏了起來,帶着面具適應這個形形色色的社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本我其實是我們最初的本心,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本心人皆有之。

        那麼,爲什麼有些人慢慢地在成年後喪失了本我,沒有了本心呢?

      這就是一個人的抉擇問題了。有的人見利忘義,有的人捨生取義,有的人與人爲善,有的人精緻利己,有的人在社會的大染缸中變得連自己都無法接受,有的人在利益的洪流中變得非我似我,有的人則會迷失自我。

      本心喪失,意味着人的第二面性的出現,即是現我的出現。現我帶有很強的社會性,即是爲了適應社會法則而重塑的自我,這樣的我帶着很多面具,社會的功利性和利益的驅使讓本我不得不屈從於某些約定成俗的人情世故或職位法則或遊戲規則,於是改變便因爲社會的需要而改變,所謂適者生存、所謂改變不了環境就要改變自己,其實就是在重塑本我,在隱藏本我,在製作現我的各種僞裝和麪具,在否定自我的存在,在爭取現我的和社會的接軌和利益的共同體。

       雖然 ,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質是在強調自我和現我的矛盾對立 ,這樣的人產生了巨大的自我和現我的矛盾衝突,自我向善,現我求利,本我牴觸現我的爲人處世的方式,現我因爲無法適應社會法則而與本我有了本質上的衝突或者對抗。抑鬱患者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現我和本我鬥爭在精神層面的體現,本我和現我像兩個老虎,爭鬥不止,最後兩敗俱傷,這樣的人既做不了純粹的本我,又做不了物質的現我。

       當然,我們許多人一方面在內心深處希望迴歸本我,一方面又因爲現我的利益最大化而鄙視本我,於是就出現了本我和現我的雙重人格。當人的道德感居於上風時,人的本我特徵就比較突出;當人利慾薰心自私狹隘時,人的現我特徵就比較明顯。哲學家周國平說,同情即道德。人善於同情弱者,並不考量和調查弱者的對與錯,好與壞。這恰恰說明了本我受現我的影響矇蔽了雙眼或者本我已經喪失的差不多了。爲什麼有的人身居高位或者名利雙收還會不開心不快樂甚至抑鬱,就是現我跑得太快了而本我又太執着地拉着現我的手不放,其實質則是本心的未泯滅本心的對現我的殊死搏鬥,如果這樣的人能迴歸本我一切問題就解決了,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人就是本我。

        現我其實是世間諸多人性的體現,然而現我的過猶不及就會導致罪我。這些人貪贓枉法,謀財害命,完全泯滅了人性。一個人如果三觀顛倒就離罪我不遠了。當然,世間罪我享盡榮華富貴最後被繩之以法的大有人在,但我們有些人在被名利所誘惑以至於迷失本我貪婪現我甚至走火入魔羨慕憧憬罪我的價值觀裏,依然不知道懸崖勒馬。這就是爲什麼一部反腐大劇《狂飆》中的高啓強會成爲一個個價值觀迷失的現我崇拜的偶像的原因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