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戏剧阅读——《牡丹亭》(四)

话题四:本剧被称为“临川四梦”中最精彩的代表作,作为杜丽娘这一人物,“惊梦、寻梦、圆梦”的人生追求,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谈谈“梦”在本剧乃至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作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间所思所想乃喜欢之人和想做之事,夜间所梦代表的是对人与事的追求,所以,梦即目标和理想。未能实现之时,有一种亦真亦幻之美感,能实现之时,更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成就感。纵观古今,很多作品都赋予梦特殊含义,宋玉的“神女梦”富有传奇色彩,庄子的“梦蝶”富有哲学思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富有浪漫色彩,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富有神秘意味,而《水浒传》和《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梦,不同的梦境有不同的内涵。如今,我们常说的“中国梦”则一直激励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努力,有所追求。做有梦之人,寻梦之人,追梦之人,是为有理想之人。

       汤显祖对梦情有独钟,“临川四梦”就是很好的例证,而《牡丹亭》则是他的最爱。剧中,梦是核心,是主线,主人公杜丽娘被梦唤醒,情亦醒,于是,随梦之召唤,依梦而行;在寻梦路上,经历了梦亡之悲,复生之喜,她超越生命寻真爱,峰回路转绎情怀,终于盼来了圆梦之时。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人生三境界之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杜丽娘的追梦历程也符合三境界之含义:第一境界,惊梦之由,心灵醒悟,少女情无人能懂。《游园》一出,是杜丽娘人生之转折点,正是:“景美人美青春觉醒时,晴丝情思游园惊梦去。春香漫不经心无所忌,丽娘百转千回怨深闺。”丽娘不但发现了自然之美,还有了自己的梦中如意人,自此便念念不忘,即使所有人都无法理解这份情思,“严父一本正经遵古训,慈母晓情难言少女心”。即使她在孤独相思中郁郁而亡,“心病还需心药医,情深情至情难已”。她依然坚信柳郎就是自己的如意郎君,哪怕这个人还不太真实,只是梦中见过而已。此刻的杜丽娘,人、心、情均已被唤醒,她异常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有清晰的方向,目标也十分明确。

       第二境界:寻梦之路,执着追寻,生死恋惊心动魄。为了梦中人,丽娘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又心有不甘,于是,先后经历了《写真》《闹殇》《冥判》《拾画》《玩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等十分艰难而又漫长的考验,正是:“游园不忘梦中人,写真对话未来君。牡丹离魂痴情去,春容知重盼回生。为伊消得人憔悴,探寻生命美与真。”痴情女子杜丽娘“昔为柳郎死,今为柳郎生。生死相依境,情真影随形。”“聪明无奈皆痴情,生人鬼魂俱深爱。”这样跨越时间跨越生死的恋情确实感天动地,这样无所畏惧执着追求的精神确实令人震撼不已。

       第三境界:圆梦之时,苦尽甘来,大团圆和乐共融。功夫不负有心人,丽娘的痴情终于有了回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梦中人”柳梦梅确实是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真性情之人,他对丽娘一往情深,不疑不负,无惧无畏,人鬼相会,开棺掘坟,忠贞坚定,最终以状元之荣获得杜家父母的认可,有情人终成眷属。

       正是:

       生死相爱牡丹亭,

       情理相融团圆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