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作品‖對數學課堂自覺和教育技術現代化的冷靜思考

      對數學課堂自覺和教育技術現代化的冷靜思考潘老師的自覺數學課堂理念是在e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提出的,看“序”的時間“2015年”,距離今天有一段時間了,但完整的現代化教育技術體系還沒有完全普及到城市、農村學校。一是基於基礎學情,二是基於教師水平,三是基於革新勇氣。

      甚至農村學校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新教育新理念,卻覺得教育的真遙不可及。這一個理念還沒有完全滲透、下一個理念就又來了,導致邯鄲學步,忘了究竟該怎麼走。就像一個做黑心生意的人,騙別人、也被人騙,做了一輩子都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且沾沾自喜、自爲人師。其實是一種悲哀。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都不乏冷靜思考的人。選擇爲教育獻身,爲孩子而事,更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嚴謹的態度,冷靜思考。

      研討方向一:你如何理解“自覺數學課堂”?(如:踐行自覺數學教育思想可能會遇到那些困難?如何解決?)

      潘老師說“在信息技術革命的今天,教化在撤退,支持在推進。教育的真正目標不是技術方法的教化,而是支持與服務”。現代教育技術的推進使優質教育資源打破地區域限、圍牆藩籬得以共享成爲了現實,教育方式的革新似乎成爲趨勢和必然。

      潘老師的自覺數學課堂基於新課程理念,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學生技術素養培養的需要,一改傳統數學課堂“授哺式、告訴式、教學視野狹窄、信息傳遞單一、師生關係沉悶、教學環境雜亂”的局面,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從“淺表化”向“關係化”轉變。給了學生“學、習”時間,也給了時間空間,學生真正得以在知識的海洋遨遊,解放了傳統模式的教和學。

      “三個自覺”(主導自覺、主體自覺、支持自覺)、“五個突出”(突出自我責任、突出自覺體悟、突出思維素養、突出學習品質養成、突出自組織能力)、“五個轉變”(變面向全體的“一刀切”爲“滿足個性發展和學習的需要”;變“教”爲“育”;變“關注課堂”爲“全天候服務”;變“老師教”爲“人人教、人人學”;變“調動學生”爲“解放學生”)及“五個基本程序”(自覺體悟、本質思考、多維展示、變式引領、評估強化),構成了自學數學課堂的理論框架和核心內容,使得學生“思—學—做—展”、教師“導—教—促—評”。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儲備知識、建構體系,教師也有充沛的精力解答疑難、精準服務。

      特別是青果在線學校(http://qingguo.me/kechengtixi/.)的開發和應用、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資源的共享和優勢、TeamModel智慧教室的互助反思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自信程度和自學能力。

      如果這些軟件能像抖音、快手的後臺數據選擇推送個人喜愛的內容一樣推送給青少年喜愛的學習模式和內容、在青少年羣體中掀起軒然大波、形成勢不可當的輻射效應,那麼這樣的教育改革纔算不是區域性的,纔算是成功。

      然而提出這些理念的背景是“e時代”,出發點是學生“技術素養”的需要,具體實施還要看實際學情。如果真的給每位同學配上一個iPad,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實踐,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嗎?在本書72頁潘老師舉的教學案例,這個前提是學生課前做了有效的預習,做有效預習的前提是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思維水平和自學能力,才能達到爭相出題的效果。那麼學生對信息的獲取、信息的選擇、信息的吸收水平已經相當高了。反觀多數成年人面對iPad信息爆炸性湧來的誘惑都難以抵擋呢,何況正值青春的少年。然而不能避之不談的話題,既是改革就有犧牲。大浪淘沙,自古以來育才、成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學生技術素養的能力可以短期培養,知識構建習慣的養成時期一旦錯過了也許終身都望塵莫及。因此教育如何實踐、如何改革,還應教育者深度思考。

      研討方向二:本次閱讀讓你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產生了怎樣的思考?想做哪些改變?

      一、多方聯動,豐富課堂。

      教師通過閱讀,打破形象認知的侷限,拓寬教育視野,纔能有更淵博的知識體系、更多彩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

      潘老師的學生通過平臺搜索引擎獲取大量信息,提高了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技術素養。鄉村學生能接觸到的最多是百度、360、QQ這樣的瀏覽器,然而瀏覽器的首頁又有諸多誘惑性的娛樂文字、圖片、視頻信息。學生在家的時間穿過誘惑性的隧道、甄別有價值的信息,需要老師在課堂上以留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想要知道的時候,就有更大的探求欲。另一方面,還需要老師引導學生搜索的目標信息有目的性、有限性,這樣學生不至於天馬行空,也能起到一定的積極引導作用。

      其實這只是信息技術一方的聯動,最好是班級與班級聯動、學科與學科聯動,甚至各學校、各區域之間的兄弟聯動,這樣大規模的合作、交流,一改頭破血流的競爭的局面,教學過程就能變得有趣了。

      二、追根溯源,思維建構。

      緒言“真學”、“真教”。潘老師講“雞兔同籠”的經典數學題,啓發學生抽象思維、實踐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在探究中知其本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

      對概念的追根溯源,也是豐厚課堂背景、課堂導入的過程。學生也有需要知道這個概念從何而來、爲何判斷、如何推理、做何應用,學生想學、學到知識了,就會感激知識、敬畏知識。

      三、把握微視頻的度,準確切入課堂。

      目前教學實踐中微視頻的作用導向多是課堂導入和抽象內容的演繹,沒有像潘老師所說的那樣精準、切入。

      潘老師說:“人灌變爲電灌”是教學的大忌;知識呈現要“隱”(主要是通過微視頻輔助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背景的瞭解、對核心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問題意識,對核心知識的呈現要隱);教材往往會省略探索、猜測過程,微視頻的教學中不能忽略只是發生過程的教學,微視頻的呈現必須充分關注學生思維的發生發展,讓學生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背景,體驗解決問題的思維發生和發展過程。

      讓我對微視頻教學和微視頻製作的把握有了新的廣度思考,在運用過程中,我會時刻注意潘老師的提醒。

      我想,自覺課堂的就是爲了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自覺思維、自覺應用——自學能力的過程。現代教育技術只是其中的一種教學形式,自學能力培養的形式多種多樣,具體問題還得依據具體實踐進行具體分析。不管怎樣,適合自己學生的,纔是好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