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26今日正月初五//臨江仙·正月初五賦懷//大寒·冬景·冬意(七)

      題記:窗外雖是,冷寒依然,卻有燈綵,歡度新年。踢出窮鬼,丟拋黴晦,迎進財神,天降瑞安。喜鵲登枝,清脆樂曲,紅梅在野,透徹香延。春風化雪,生機萌動,萬衆同歡,赤縣青天。

臨江仙·癸卯歲正月初五感懷

      餃兒破五飧餐饋,財神喜蒞家門。放舟誰畏歲時新,市開非怨社煙昏。

      千古民風今亦盛,四方風俗宏論。聲聲爆竹樂三秦,逐驅窮困瑞乾坤。

癸卯歲正月初五的文化內涵———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爲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喫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爲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爲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正月初五對應的陽曆日期一般在1月25日至2月24日之間。

風俗習慣———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裏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裏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但能掃掃地,只能在屋裏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裏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裏放到了屋外,於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然後喫飯。

      這風俗,在關中,東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後,所喫食物,不盡相同。西府的隴縣是全縣都喫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據說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過年也喫攪團,但不是破五,而是臘月三十,如三原縣和武功縣。這和隴縣也一樣。隴縣是過年期間喫三頓攪團,臘月三十,正月初五,還有正月初七。彬縣在正月初五這一天也喫攪團,說是"喫窮飯,除窮根",又說"糊窮坑"、"填窮坑"。用攪團這樣的食物來糊來填倒也適當。彬縣人說,反正不能喫酒肉。地處渭北高原的淳化縣,這一天也喫攪團,也說是用來填窮坑,並且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說是不能讓親戚沾着了窮氣。

      最有意思的是鳳翔縣,這是秦人的發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掃除,也放大炮,但是喫的食物和喫的講究大不相同,他們是喫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喫。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後才包那餃子。這是爲什麼?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喫掉。秦人豪邁,辦事徹底,這樣做,竟不只是趕走"五窮",而是要趕盡殺絕,有點"食其肉寢其皮"的味道。

      按:"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於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爲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無論內心如何思謀,行文總是比較平和,雖屬我的大患,還是客客氣氣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實話實說,"趕五窮","填窮坑",而且動用了爆竹掃帚,不能客氣。這畢竟不是請客送禮。趕盡殺絕,當是其中最爲慷慨激昂淋漓盡致者。

      "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爲"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喫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五馬日(破五)。正月初五日,山東的一些地方稱爲“五馬日”,並以這一天的陰晴來佔當年騾馬的兇吉,說這一天晴空萬里則主騾馬興旺,據東方朔《佔書》說,正月一日爲雞、二日爲犬、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八日爲谷。不知山東如何訛牛日爲馬日。這天又稱“破五”,有些地區在初五之前婦女不能出門串親,也不準動尺剪做針線活,還不準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鍋,過了這天則不再忌諱。臨清一帶的破五,以家族爲單位舉行送家堂的儀式。天還未亮,人們就都煮好餃子,上供、燒紙、叩頭,接着把神主牌位收存起來,只等三聲大炮一響,全族男人帶着香紙鞭炮集合一起,排着隊伍前去上墳,叫做送老祖宗回家。一路上,擡供的擡供,放鞭的放鞭,來到墳地再焚香紙叩頭,喊道:“爺爺奶奶,到家啦!”沂南也在這天撤家堂軸子,有的還喫炸糕,掃院子,據說這天掃院子不招螞蟻。墾利、壽光等地於這天鳴放鞭炮,全家聚餐,以示新年過去。

      魯西南地區在年除日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牀鋪的席下壓住,到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錢,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蠍子、蚰蜒。這天普遍中午喫水餃,也可以吃麪條,有“初五喫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迎財神: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中國民間“迎財神”的日子哦。從3日晚上到4日凌晨,許多人會通過燃放鞭炮來“迎財神”,但這勢必將加重空氣污染。事實上,除了放鞭炮之外,“迎財神”在中國民間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爲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爲何年初五成爲了財神的“生日”,主要兩個出處:一種說法是宋朝蔡京富有;另外一個說法,則與王元寶有關。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家。王元寶的許多生活習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等對於中國民風民俗有深刻的影響,流傳至今。

      據民俗專家表示,迎財神之俗盛行於明清和民國時期,至今仍流傳不息。財神分爲文財神和武財神和君財神。文財神是比干,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羽,君財神是柴王爺。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以使自己在商業競爭中“宜利和合”而取勝;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紅臉關公,關羽以“義”著稱,商家取其“以義爲利”,即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還有的商家乾脆將三人一起供奉。

      老上海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爲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至於燃放鞭炮,則於另外一個正月初五“送窮”的習俗有關,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相傳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爲“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

      其實,除了放鞭炮之外,中國民間還有在初五打掃衛生的習俗,從每間房屋裏把垃圾掃出門外。江南一代的百姓還有在這天講究喫財神糕、下麪條。因爲麪條長得像古時候串錢的繩子,下麪條寓意給家裏添“錢串子”,財源滾滾來。

      初五“迎財神”只是中國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習俗,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其實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勞。

          2023.01.2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