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的邊界感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源於無意中突破了這個界限。深以爲然。

朋友圈中的文章說她拉黑了和她關係最好,也最疼她的姑姑。原因是姑姑經常取笑她,還給她起外號,她多次提醒姑姑不要再這樣說她,喊她外號,結果姑姑並不在意,所以從小忍到大的她終於爆發了。她不僅懟了姑姑,而且拉黑了她。而諸位親戚全都站在了姑姑一邊,覺得女孩情商太低,連個玩笑都開不起。全然不顧女孩的內心感受。

其實,這個場景在農村最爲普遍,長輩們總是以取笑或貶低孩子爲樂,自以爲爲孩子好。因爲老話說得好:不打不成器。孩子不打壓,三天就上房揭瓦。用長輩的話說,要多敲打敲打。殊不知,這份敲打,早已讓孩子千瘡百孔,遍體鱗傷。

侄兒侄女本是關係好的姐弟倆,侄女經常給弟弟買衣服,買鞋。侄兒租房,家裏的廚具,全是侄女通過網購寄回的。但是,侄女卻經常取笑侄兒胖,給他起難聽的外號。貶低他。說他的不好。侄兒爲了反擊,也說侄女的缺點,兩個人互相貶低。一會兒還好好的,一會兒就翻臉,甚至動手。這些看似玩笑的話,因爲觸犯了雙方的底線,打破了邊界,就變成了傷害。

我弟弟也經常和孩子們開玩笑,打擊打擊孩子,我提醒他不要這樣和孩子說話。他卻說,這是他們家的一種幽默,我不懂。但我卻認爲,他所謂的幽默並不惹孩子高興,反而容易激化矛盾。沒有誰喜歡被別人貶低和打壓,所以不要以我們所謂的爲孩子好去傷害孩子。再親密的關係也要注意邊界。

今天朋友的兒子,取掉了我閨女書包上的掛件,讓送給他。惹得女兒非常不高興。那是她喜歡的東西,爲什麼對方不經過允許就取下來,還要拿走?雖然我覺得對方可能只是開個玩笑,但是她卻覺得對方非常沒有分寸。交往時超過了朋友之間的邊界。


工資屬於個人隱私,但是朋友當着五個人的面今天問我拿多少錢,還問我公積金有多少。我說了個大概,她卻讓我當面查查。也搞得我很不舒服。雖然她報了自己的公積金和工資,但我並不想公開自己的公積金和工資。說多了擔心她可能會有失落感,說少了又擔心自己被她瞧不起。所以,我只能說和她差不多。她心理總算平衡了點。

在老家還有個我不認識的女人,在廁所裏問我老公孩子都回來過年了嗎?我直接告訴她,我不想跟你說話。她馬上閉了嘴。因爲暑假我曾和她在廁所遇見過,她打破砂鍋問到底,讓我煩不勝煩。而她本人卻並不覺得問你這些問題有任何不妥。如果我答了她這個問題,後面還有無數個問題在等着我。

對於無邊界感的人,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我覺得直接懟回去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因爲我們每個人的認知都不相同,很難去說服一個與自己認知不同的人。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認知去對別人的生活說三道四,實在不妥。我以後也要在交往中注意邊界感,保持分寸,以免讓對方感覺不舒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