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917)

【原书卷八·二〇】

余游九华山青阳沈正侯字伦玉,少年韶秀,延候于五溪,已三日矣。见赠云:“大抵高人能下士,于今童子得瞻师。”又句云:“风狂欲折依墙竹,菊萎犹开卧地花。”又,陈明经者,相待于陵阳镇。呈诗云:“岸曲桥横草树萋,书堂佛寺水东西。溪亭日映栏干外,九十九峰影尽低。”两人俱不事科举,以吟咏自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距青阳县城20公里,距长江南岸贵池区约60公里,方圆120公里,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由11大景区组成。

青阳,指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的青阳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池州市东部。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境内始置陵阳县;唐天宝元年(742),析南陵、秋浦、泾县部分地域置青阳县,治所在今县城蓉城镇,属江南西道宣州。永泰元年(765年),析青阳南境地入新置石埭(今石台)县,两县并属池州。之后,治所迄未变更,县境亦无大变动。明初(1368—1420),青阳属京师应天(今南京)直隶池州府。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顺天),属南直隶池州府。清顺治二年(1645),南明亡,县境统于清,属江南省池州府。康熙六年(1667)建安徽省,始属安徽省池州府。民国属芜湖道。1949年起,青阳先后属池州行署、安庆专区、池州专区、宣城地区、芜湖市、池州地区。2001年1月起,隶属新成立的池州市。

沈正侯(生卒年不详),字伦玉,安徽池州青阳人。乾隆秀才。其他不详。

五溪,九华山景点。龙溪、缥溪、谰溪、双溪、舒溪等五条溪水汇成九华河,经五溪口向北直至贵池梅梗汇入长江,“五溪”因此而得名。清·周斌在《九华山志·五溪图记》中称:“九华山以天台为首,化城为腹,五溪为足。”天台有奇峰,化城有盆地,但不及五溪有山有水,山光水色,风景如画,故将“五溪山色”列为九华十景之首。

陈芳(生卒年不详),字郁庭。清乾隆间贡生。工诗古文。著有《华溪草堂诗集》、《华溪草堂文集》。

陵阳镇,在青阳县南部,因位于陵阳山麓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镇有156栋古民居,40余座古桥,尤以太平山房、李氏宗祠、宁氏宗祠和南流桥为代表。境内风景优美,有神仙洞等岩溶洞群,有被省内外称为“小九寨沟”的黄石溪,还有远近闻名的神龙谷,其中苦妹潭瀑布高近百米,气势壮观。

(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