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註《隨園詩話》(969)下

【原書卷九·三】

 詩濤詩骨韓、孟嵯峨昆體逮鐵體,滔滔同一波。金天削秀華,碧海鳴神鼉義色姚佚,吉詞無淫頗南風手,請爲《南風歌》寥寥古響羯鼓如予何。”潘宰直隸某縣,以迂緩故,幾被劾矣。適傅忠勇公平金川歸,潘獻《鐃歌》;公大誇賞,乃改爲卓薦

詩濤,音shī tāo,洶湧的詩思。唐·孟郊《戲贈無本》詩之一:“詩骨聳東野,詩濤湧退之。”清·查慎行《予昨作詩從院長乞筍有馬軍煩走送之句院長謂餘兼欲致酒也今日大風遣人餉筍及菊釀二壇以詩索和次答》:“一飯解苞登玉饌,三升出甕湧詩濤。”

韓、孟,中唐詩人韓愈、孟郊的並稱。韓孟是“元和體”中以“奇詭”和“矯激”著稱的兩家。孟郊年長於韓愈18歲,韓愈曾說“低頭拜東野”(《醉留東野》),並作《雙鳥詩》比喻二人一鳴而萬物皆不敢出聲。孟郊也有“詩骨聳東野,詩濤湧退之”(《戲贈無本》)的話。二人聯句,達13首之多。這是兩家詩並稱的一個來由。唐人有“孟詩韓筆”之稱,則是指一詩一文而言。宋人梅堯臣始以韓孟詩並稱。《讀蟠桃詩寄子美永叔》說:“韓孟於文詞,兩雄力相當。偶以怪自戲,作詩驚有唐。”是專就詩而言。大抵兩家詩藝術上的共同點是“用思艱險”,不同處是韓詩雄富,境界壯闊,孟詩清苦,風格瘦硬。黃庭堅以爲孟勝於韓,蘇軾、元好問、施補華則以爲孟不及韓。趙翼《甌北詩話》以爲“二人工力悉敵,實未易優劣”。劉熙載《藝概》以爲“韓之推孟也至矣,後人尊韓抑孟,恐非韓意”。近代“同光體”詩人,也都主張並學韓、孟,不分軒輊。

嵯峨,音cuó é,常形容山勢高峻,此處借指韓、孟在詩上的極高地位。《楚辭·淮南小山》:“山氣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 王逸 注:“嵯峨嶻嶭,峻蔽日也。”唐·姚合《送潘傳秀才歸宣州》詩:“李白墳三尺,嵯峨萬古名。”

昆體,音kūn tǐ,意思是西昆體。宋初楊億、劉筠等彼此唱和,有《西昆酬唱集》行世,後稱他們的詩體爲西昆體,簡稱昆體。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蓋自揚、劉唱和,《西昆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昆體。”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捲上:“歐陽文忠公詩始矯昆體,專以氣格爲主,故其言多平易疏暢。”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一:“作詩好用事,自庾信始,後漸流爲昆體。”按,昆體詩大抵模擬李商隱,舊時率誤稱李商隱詩爲昆體。

逮,音dǎi,dài,多音字,讀dǎi,本義:趕上;及;到。東漢·許慎《說文》:“逮,唐逮及也。”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世說新語·排調》:“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奚自量才智不逮恩兄,舉兄同事。”讀dài,指逮捕,抓人(人在時捉拿稱“逮”,人逃亡時而追拿稱“捕”)。《史記·始皇紀》:“以罪過連逮。”

鐵體,音tiě tǐ,即鐵崖體,元代文學中的一種詩體。鐵崖爲元代詩人楊維楨的號,他認爲詩是個人情性的表現,主張藝術創作個性化,力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氣、面目雷同的詩風,追求構思的超乎尋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從而創造了元代詩壇上獨一無二的“鐵崖體”。特點是,有意不蹈襲前人法則,句法長短疾徐,用語瑰麗險怪,甚至多用撤語僻詞,寫人之所不敢寫,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體。題目多新創,題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寫世故,愛用古韻。以自由奔放的古樂府爲主要形式。時人稱爲“鐵崖體”,又稱“鐵體”。對“鐵體”一說,褒貶不一。《列朝詩集小傳》:“(楊詩)隱然有曠世金石聲,又時出龍蛇鬼神,以眩蕩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承學之徒流傳沿襲,槎牙鉤棘,號爲‘鐵體’。”《寒廳詩話》:“廉夫《古樂府》上法漢魏,而出入於少陵、二李,而議者謂‘鐵體’,靡靡,妄肆譏彈,未可與論元詩也。”

鼉,音tuó,亦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一種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鱗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鼉,《說文》水蟲。《陸璣雲》鼉似蜥蜴,長丈餘,其甲如鎧,皮堅厚,可冒鼓。《詩·大雅》鼉鼓逢逢。一說鼓聲逢逢,象鼉鳴。《續博物志》鼉長一丈,其聲似鼓。《埤雅》鼉鳴應更,吳越謂之鼉更。又鼉欲雨則鳴,裏俗以鼉識雨。

義色,音yì sè,莊重的容色。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色,臉上表現出的神氣、樣子:臉色。氣色。色厲內荏。宋·徐積《和蔣穎叔其一》詩:“義色可令奸膽破,剛姿不爲疾風摧。”

姚佚,音yáo yì,意思是輕浮放蕩。《莊子·內篇·齊物論》:“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啓態。”《<莊子·齊物論>窺管》:“姚佚”同“姚冶”,即“妖冶”,雙聲聯綿詞也。“姚”與“妖”,“佚”與“冶”,音近通用。“妖冶”爲常用詞,其它皆爲通借字。朱起鳳《辭通》:“妖冶,女容也。《易·繫辭》‘冶容誨淫’疏:‘女子妖冶其容。’”《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亂君,鄉曲之儇子,莫不美麗姚冶,奇衣婦飾,血氣態度,擬於女子。”是亦以“姚冶”言男子輕薄、扭捏之態。故文中之“姚佚”,則當指“司是非”者裝腔作勢、扭扭捏捏之醜態,亦即所謂“喜怒哀樂、慮嘆變慹”之態。

吉詞,音jí cí,美善的言詞。

淫頗,音yín pō,淫邪偏頗的意思。頗:偏,傾斜,不平正。如:頗邪(偏頗邪惡);頗說(邪說);頗辭(不正之辭)等。

褒,音bāo,其本意爲衣襟寬大。衣襟寬大。《漢書·雋不疑傳》:“(雋不疑)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褒袖;褒衣博帶。本條詩話的“褒中”,指衣服中,實際即是“袖中”。本條詩話中的“褒中南風手”一句,脫胎於宋·黃庭堅《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袖中政有南風手,誰爲聽之難爲傳。”按:另有“褒中”爲古代縣名,西漢初,設褒中都尉。漢昭帝元鳳六年(前75),改爲褒中縣,屬漢中郡。隋文帝開皇元年(581),楊堅爲避其父楊忠之諱,改褒中縣爲褒內縣。恭帝仁壽元年(601),因褒內縣印失,發新印時改爲褒城縣。清代,褒城縣屬陝西省漢中府。1958年11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褒城縣,所屬地域分別劃歸勉縣、漢中市、留壩縣和南鄭縣。

南風手,譽稱廣施德政、治理有方的人物。源自典故“舜弦”,《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昔舜彈五絃琴,歌詠《南風》詩,希望百姓無憂無慮,生活富裕。後因以“舜弦”、“舜琴”、“舜歌”、“南風弦”、“南風篇”、“南風彈”等稱頌爲政清明。宋·黃庭堅(一說蘇軾)《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袖中政有南風手,誰爲聽之難爲傳。”宋·楊萬里《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先生小試南風手,寫得一川山水音。”

《南風歌》,音nán fēng gē,上古歌謠,相傳爲舜帝所作。《禮記·樂記》曰:“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古今樂錄》曰:“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南風歌》全文:“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此詩前兩句始見戰國屍佼的《屍子·綽子篇》,全詩始出三國·魏·王肅收集編撰的《孔子家語·辯樂解》。《孔子家語》是王肅僞託之作,今人因而懷疑《南風歌》也是後人僞作。但據考證,《南風歌》自戰國後已廣爲人知,不應是僞作。當然,這首句式整齊、詩語明朗、抒情優美的《南風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時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經過了後人的加工和潤色的。比較可靠的說法,《南風歌》,相傳爲虞舜時歌唱運城鹽池和人民生活關係的民歌。此古謠以舜帝的口吻,說世間萬物迎承薰風的恩澤,抒發了中國先民對“南風”既讚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表達了作者爲民着想,以民之憂爲己之憂的思想。全詩四句,詩句錯落,詩節對稱,押韻講究,辭達意顯,體現了典型的賦辭風格。

寥寥,音liáo liáo,釋義:1、空虛貌。《文選·江淹》:“悽悽節序高,寥寥心悟永。”李善注:“《莊子》曰:‘寥已吾志。’郭象曰:‘寥然空虛也。’”宋·曾鞏《將之江淛遂書懷別》詩:“功名竟安在,富貴空寥寥。”2、寂寞;孤單。唐·宋之問《溫泉莊臥疾寄楊七炯》詩:“移疾臥茲嶺,寥寥倦幽獨。”3、形容數量少。唐·權德輿《舟行見月》詩:“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清·趙翼《舟行》詩:“知有煙村緣水灣,寥寥一犬吠柴關。”4、廣闊;空曠。三國·魏·曹操《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魏書·術藝傳·張淵》:“恢恢太虛,寥寥帝庭,五座並設,爰集神靈。”注:“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5、雄勁;清越。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唐·姚合《過無可上人院》詩:“寥寥聽不盡,孤磬與疏鍾。”唐·鄭綮《開天傳信記》:“力士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爲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古響,音gǔ xiǎng,古代的聲響。喻古代辭句莊重,音律醇厚的辭賦、歌謠、樂曲。舊時以古爲美善,如古大臣風、人心不古等。

羯鼓,音jié gǔ,又稱“兩仗鼓”,《舊唐書·音樂志二》:“羯鼓,正如漆桶,兩手具擊,以其出羯中,故號羯鼓,亦謂之兩杖鼓。”羯,本義是“騸過的公羊”。羯又爲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名。來自羯人,又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的確名副其實。南北朝時經西域傳入,盛行於唐開元、天寶年間。據唐·南卓《羯鼓錄》記載,其“如漆桶,山桑木爲之,下以小牙牀承之。擊用兩杖……杖用黃檀、狗骨、花椒等木。……棬用剛鐵,鋼當精煉,棬當至勻。”它發出的音主要是古時十二律中陽律第二律一度。北宋沈括曾經親耳聆聽羯鼓演奏,十分贊同《羯鼓錄》中稱其“透空碎遠,極異衆樂”的特點。在古時,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

如予何,音rú yú hé,即“其如予何”,成語,其:表示反問的虛詞。如:猶“奈”。如……何:把……怎麼樣。能把我怎麼樣?“其如予何”的意思是,能把我怎麼樣?出自《論語·述而》,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後人把“其如予何”提煉出來,作爲成語,用於詩文。唐·蕭穎士《江有楓一篇十章》詩:“我聞先師,體命委和。公伯之愬,則如予何。”宋·蘇轍《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停雲詩》:“削跡拔木,其如予何。”

寥寥發古響,羯鼓如予何。這聯詩的意思是,雄勁清越的上古絕響寥寥無幾,“透空碎遠,極異衆樂”的羯鼓也不能把我怎麼樣啊(言下之意:未必比我強啊)。

迂緩,音yū huǎn,意思是行動遲緩、不直截了當。《藝文類聚》卷五二引漢·王粲《儒吏論》:“竹帛之儒,豈生而迂緩也。起於講堂之上,遊於鄉校之中,無嚴猛斷割以自裁,雖欲不迂緩,弗能得矣。” 清·昭槤《嘯亭雜錄·不喜朋黨》:“故所引用者,急功近名之士,其迂緩愚誕,皆置諸閒曹冷局,終身不遷其官。”

傅忠勇,即富察·傅恆(1722-1770),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中期重臣、外戚,乾隆孝賢純皇后之弟。乾隆十三年(1748)九月,傅恆毛遂自薦參贊軍務,隨後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授保和殿大學士。十一月,傅恆啓行。十二月,傅恆到達金川前線,贈太保銜,加軍功三級。十四年(1749)正月,傅恆親自督師攻下金川險碉數座。金川土司莎羅奔等因久戰乏力,畏死乞降。 歷時近兩年之久的金川之役以傅恆親往督師宣佈告捷。傅恆於乾隆十四年(1749)二月勝利班師,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 

鐃歌,音náo ɡē,意思是軍中樂歌。傳說黃帝、岐伯所作。漢樂府中屬鼓吹曲。馬上奏之,用以激勵士氣。也用於大駕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凱班師。魏晉以後,文人據漢《鐃歌》篇名寫作樂府詩者頗多。南朝·宋·何承天《朱路篇》:“三軍且莫喧,聽我奏鐃歌。”唐·李白《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騎吹,颯沓引公卿。”

卓薦,音zhuó jiàn,意思是因卓異而被舉薦。清制,吏部考覈官吏,才能出衆的稱爲“卓異”。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高要令楊國霖蘭坡,作吏三十年,兩膺卓薦,傲兀不羈。”清·梁章鉅《歸田瑣記·致劉次白撫部書》:“次白爲太湖同知,曾以濬河便民,薦舉加知府銜。次年復以計典卓薦,擢守徐州,洊至開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