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918)

【原书卷八·二二】

黄莘田落第,赋《无题》云:“秃尖成冢还成阵,未抵灵犀一点通。”吴竹桥落第,赋《无题》云:“闻说千金才买笑,紫骝休系莫愁家。”王介祉落第,亦有《无题》云:“盼得纤儿荡子,传来小婢又夫人。”

黄莘田,即黄任(1683—1768),字于莘,又字莘田,因喜藏砚,自号十砚老人、十砚翁,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永福(今福建永泰县)人。黄任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中举人,曾7次进京会试,均不第。雍正元年(1723)出任广东四会县令,次年兼署高要县事。高要系古端州地,所辖之端溪三洞,正是著名的砚石产地。所以,黄任在此期间购得不少上佳砚石,后请苏州雕砚大师顾二娘制成。

秃尖成冢,典故“退笔成冢”。唐·张怀瓘《书断·僧智永》:“(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后用为积年勤学之典。清·钱谦益《代书砚答》诗:“退笔冢中悲力尽,短檠墙角叹交疎。”

灵犀,líng xī,古代传说犀牛角剖开后,可见中有一条白色的纹理,此谓“通天纹”,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所以称犀牛角为“灵犀”。释义:1、犀牛角。相传犀角有种种灵异的作用,如镇妖、解毒、分水等,故称。唐·韩偓《八月六日作》诗之四:“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宋·欧阳修《再和圣愈见答》:“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宁调元《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2、旧说犀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感应灵敏。因用以比喻两心相通。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词:“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3、喻指灵性,人的天赋的智慧、聪明才智。本条诗话“未抵灵犀一点通”即是此意思。

吴竹桥,即吴蔚光(1743—1803),字悊甫,号执虚,一号竹桥,别号湖田外史,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常熟。清学者、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选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后因身体不佳,辞官回归家乡(常熟),居家20多年,潜心读书著述。著有《古金石斋诗前后集》、《读礼知意》、《寓物偶留》、《春秋去例》、《小湖田乐府》、《闲居诗话》等。

紫骝,音zǐ liú,意思是古骏马名。出自《南史·羊侃传》:“帝因赐侃河南国紫骝,令试之。侃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唐·李益《紫骝马》诗:“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骝嘶。”宋·晏几道《木兰花》词:“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莫愁,即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现今流传于世的有三处之说。一说莫愁女是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石城至今还有个莫愁村。《唐书·乐志》中载:“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在钟祥,今有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二说莫愁女是金陵怨妇。三说是莫愁女是洛阳人,嫁到金陵卢家。专家考据,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记载。较早的是周美成的乐府《西河》,可能是将石城误作“石头城(南京)”了。明·杨慎《无题》诗:“石头城畔莫愁家,十五纤腰学浣纱。堂下石榴堪系马,门前杨柳可藏鸦。景阳妆罢金星出,子夜歌残璧月斜。肯信紫台玄朔夜,玉颜珠泪泣琵琶。”

王介祉,即王陆禔(生卒年不详),一名禔,字介祉,号楚筠。清虞山(今江苏常熟)人,寄籍太仓。王琛子,王岱兄。贡生、诗人。工词赋,长于歌行,有吴伟业风格。尤好作无题诗,不屑人诮其轻薄。家贫有孝名。游幕湖南长沙,未半年病归,卒于湖北汉阳途次。袁枚为其作诗哭悼,并为其诗集作序。序载:貌瘠而修,如枯藤将弛,两瞳子凸于眶,欲坠地碎。其诗悼往纪今,能曲折以神赴。

纤儿,音xiān ér,意思是犹小儿;含鄙视意。《晋书·陆纳传》:“时会稽王道子以少年专政,委任群小, 纳望阙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唐·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之作》:“惊奔失壮士,好恶随纤儿。”《新唐书·李纲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

荡子,音dàng zi,释义: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文选·古诗》:“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李善注:“《列子》曰:有人去乡土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参卿休坐幄,荡子不还乡。”2、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妾章氏,小字阿端,误适荡子,刚愎不仁,横加折辱。”清·周在浚《行述》:“女,吴兴人,北里朱某计购之渡江,逼与荡子夜合,女弗从。”

闲言碎语:

三个人都科举落第,都赋诗《无题》,但却是体现了三人的不同心境与诗文风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