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與刷新社會思想觀念的先知們

人類歷史上,善於說出好多人曾想到過,但尚未能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恰當地表達出來的思想的人,我認爲可以叫做作家或學者。相比之下,不管用簡單還是複雜的語言與數學公式,給出絕大多數人不曾想到過或者不曾深入思考明白的思想和發明的人,則就是思想家或者先知了。

作家與學者常有,但思想家和先知不常有。

人類歷史上的思想家和先知是下列這樣一些人:老子、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得、阿基米德、阿奎納、哥白尼、培根、伽利略、霍布斯、笛卡爾、洛克、牛頓、休謨、斯密、康德、伯克、李嘉圖、叔本華、托克維爾、穆勒、達爾文、克爾凱郭爾、馬克思、孟德爾、巴斯德、門捷列夫、門格爾、馬歇爾、尼采、弗洛伊德、韋伯、羅素、愛因斯坦、米塞斯、凱恩斯、薛定諤、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哈耶克、海森堡、波普爾、諾依曼、阿隆、弗裏德曼、布坎南、諾斯、楊振寧、福柯、納什、哈貝馬斯、索維爾、奧爾森、諾齊克和霍金。

這些人的思想和發明奠定了人類社會運行的精神與思想基礎,代表着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像這樣一種新思想開始浮出地平線時,往往不被人們所理解,甚至還常常引起固執已見的權力階層與大衆的排斥與迫害。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實踐的檢驗,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這些新思想和新發明的連城價值。它們中的大部分,漸漸得到社會上下的認可,其餘的部分,也爲後人的思考開闢了新路,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借鑑。

以下我對這些思想家與先知的思想精髓進行濃縮的概述,可能會有一些疏漏。更由於價值主觀的原因,其中許多思想之間除了相得益彰外,也有部分會存在相互衝突甚至打架的現象。而且一般來說,每一位思想家與先知思考的僅僅是他所熟悉的領域,每一種思想又僅僅是世界這頭大象的一個部分,後人的工作是把先知們各自的部分展示,拼接並綜合起來,最終越來越接近對於人類生活着的世界這頭大象的整體瞭解。

老子(公元前571—公元前471)——敬畏天道,無爲而治。道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反者道之動,物極必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性善論。爲政以德。天下大同。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吾日三省吾身。見利思義。有教無類。

柏拉圖(公元前427—347)——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組成。理念世界是世界真實的存在。人類感官接觸到的現象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影子。人類必須有法律並遵守法律。

洞穴囚徒比喻:理念世界纔是囚徒背面的洞穴外面的光明世界,而囚徒們所面對的,只是一個扭曲虛幻的事物的投影。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知識源於感覺。理性靈魂和非理性靈魂。邏輯學的建立,演繹推理和三段論。

歐幾里得(公元前330—公元前275)——著《幾何原本》。提出五大公設。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浮力原理,槓桿原理,用逼近法算出球面積、橢圓面積、拋物線面積與球體積。

托馬斯·阿奎納(1225—1274)——人類四大美德:審慎、節制、正義和堅韌。三大神學上的美德:信仰、希望和慈善。法則分爲四大項:永恆的、自然的、人類的和神授的。私有財產不僅符合自然法的觀念,而且是人類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礎。主張君權神授。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天球運行論》和“日心說”。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知識就是力量。現代實驗科學始祖。歸納法,經驗主義。萬事萬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第一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開創近代科學。支持“日心說”。

托馬斯•霍布斯(1588—1679)——機械唯物主義。“自然狀態”國家起源,個人—契約—國家學說。利維坦。

勒內·笛卡爾(1596—1650)——發明座標系,創立解析幾何,首次提出動量守恆定律,慣性定律的表述,二元論,歐陸理性主義的先驅,我思故我在。

約翰•洛克(1632—1704)——自由主義奠基者。經驗主義。人類理解論。生命、自由和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哪裏沒有法律,哪裏就沒有自由。

艾薩克·牛頓(1643—1727)——運動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的創立,用三菱鏡發散出白光光譜。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

孟德斯鳩(1689-1755)——三權分立。發展了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爲“熱帶地方通常爲專制主義籠罩,溫帶形成強盛與自由之民族”。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法分自然法和人爲法兩類。

大衛•休謨(1711—1776)——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不可知論,因果關係論。懷疑論的知識論。人更多地受到感情而不是理性的影響。

讓-雅克·盧梭(1712—1778)——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人的原始狀態,自然與文明的對立。公意與法律。社會契約論。

亞當•斯密(1723—1790)——“看不見的手”和分工合作交換原理。個人主義,財產私有。追求利潤,經濟自由,價格機制。道德情操論。贊成勞動價值論。

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自在之物不可知。人爲自然立法。先驗和經驗,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二律背反。科學、藝術和宗教各司其職。關於自由的定義。

埃德蒙·伯克(1729年—1797)——英美保守主義奠基者。對法國大革命的批判。反對政府依據抽象的理念進行統治、或是實行“全盤的”政治變動。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體制的堅定支持者。

大衛•李嘉圖(1772—1823)——區域貿易和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原理。稅收理論。

亞瑟•叔本華(1788—1860)——現象世界必須通過充足理由律來了解。生命意志是世界的本質,是痛苦的根源,愛與生的苦惱。藝術對人生的慰籍。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1805—1859)——民主的手術刀。民主是爲了自由而追求平等。多數人的暴政理論。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1806-1873)——工資論,國際價值法則,相互需求方程式,羣己權界論,功利主義自由觀。

如果整個人類,除一人之外,意見都一致,而只有那一個人持相反意見,人類也沒有理由不讓那個人說話。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1882)——進化論。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爲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自然界無跳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與變異。

索倫·克爾凱郭爾(1813—1855)——名字有譯爲:齊克果。存在主義哲學創始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哲學的起點是個人,終點是上帝。感性存在、理性存在和宗教性存在。人先天具有的恐懼、顫慄、悲觀與絕望,揭示人的“精神失助”等現代病。

卡爾·海因裏希·馬克思(1818—1883)——科學無神論,唯物主義。歷史唯物論。政治經濟學。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格雷戈爾·孟德爾(1822—1884)——遺傳學奠基人,通過豌豆實驗,揭示遺傳學三大規律中的兩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

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微生物學之父,否定微生物自然發生說,揭示發酵的本質,疾病的病菌說,免疫學的提出,疫苗的發明。巴斯殺菌法。

門捷列夫(1834—1907)——元素週期表。

卡爾•門格爾(1840—1921)——價值主觀論和邊際效用價值論。法學家社會主義。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需求理論,供求均衡原理。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權力意志。悲劇的審美,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末人和超人。成爲你自己。詞語的化石。審美對於人生的意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潛意識理論。人格結構、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性的本能,本能理論,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的心理防禦機制。俄狄浦斯情結。精神分析學。

馬克斯•韋伯(1864—1920)——世界的祛魅。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國家是“擁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壟斷地位”的實體。三種政治支配和權威形式:魅力型支配(家族和宗教)、傳統權威(宗主、父權、封建制度)和官僚型支配(現代的法律和國家,官僚)。

伯特蘭·羅素(1872—1970)­——邏輯原子論,新實在論,數理邏輯,羅素悖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質能公式。光電效應。

路德維希·海因裏希·艾德勒·馮·米塞斯(1881年-1973年)

——通貨膨脹是一種徵稅和財富再分配的過程,增發的貨幣並不是均勻撒向各個階層,而是由最接近政府部門的人先獲利。經濟週期理論。“人的行動是有目的的”經濟學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缺乏市場價格機制條件下,由於經濟計算的不可能性,會導致中央計劃經濟的非可行性。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1946)——宏觀經濟學之父。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流動偏好規律。政府通過擴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費和公共投資,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從而減少失業,促進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埃爾溫·薛定諤(1887—1961)——波動力學。薛定諤方程。薛定諤的貓思想實驗。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1889—1951)——哲學的語言學轉向。語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存在”先於“在者”。生命的畏與死,煩與有限,此在與沉淪。“向死而生”,詩意地棲居。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1899—1992)——社會的“自發秩序”。知識的分散性,沒有全知全能的人可以掌握每個人的真實需求來設計規劃一切。通往奴役之路。貨幣的非國家化。

沃納·卡爾·海森堡(1901—1976)­­——不確定性原理。創立量子力學和矩陣力學。

卡爾•波普爾(1902—1994)——有被證僞可能性,允許被證僞的學問才叫科學。反對歷史決定論。批評市場原教旨主義。

約翰·馮·諾依曼(1903—1957)——創立算子環理論,即所謂的馮·諾伊曼代數。建立衝擊波理論和湍流理論。奠基博弈論,成爲博弈論之父。創立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成爲計算機之父:數字計算機的數制採用二進制;計算機應該按照程序順序執行。

雷蒙·阿隆(1905—1983)——介入的旁觀者,批判左派知識分子,國際正義,社羣主義,“知識分子的鴉片”。

米爾頓•弗裏德曼(1912—2006)——現代貨幣數量論。消費函數理論。

詹姆斯·布坎南(1919—2013)——公共選擇理論。經濟人假定。經濟人理性原則與利己主義本性。政治的交換過程性質。政府幹預的負效應——政府失靈說。政府的尋租。

道格拉斯·諾斯 (1920—2015)——作爲制度變遷理論基石的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機會主義行爲——搭便車。

楊振寧(1922—)——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定律。

福柯(1926—1984)——權力的遊戲。人生活在廣義的權力/知識的框架中,不可能擺脫知識/權力而行動。我們承受着權力的影響,也使用權力影響着其他人。人對於人的規訓。

約翰·納什(1928—2015)——納什均衡。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論的基石。挑戰了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

尤爾根·哈貝馬斯(1929— )——知識旨趣說,技術統治論,溝通行動論。交往理性理論。任何一個認識都起源於興趣。對後現代思潮的批判。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二代中堅人物。

托馬斯·索維爾(1930— )——知識分子的自負,知識分子需要慎言慎行。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經濟與稀缺性。

曼瑟•奧爾森(1932—1998)——集體行動的邏輯。搭便車行爲導致“看不見的手”失靈。集體行動產生條件“不對稱”和“選擇性激勵”。流寇、坐寇到民主。百分之一利他主義的存在。

羅伯特·諾齊克(1938­­—2002)持有正義理論。自我所有權的正當性。正義三原則:獲取正義、轉讓正義、矯正正義。最小國家理論。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2018)——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四度空間,蟲洞,量子泡沫。

以上是個人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閱讀各種書籍,加上從網上收集資料後,嘗試做出的對於人類歷史上,迄今爲止影響深遠的傑出思想與發明家羣體的思想與發明的概括敘述,並按照這些人物出生年份從古到今,從遠到近的順序排列。

是這些先知們開拓性的工作與成果,奠定了現代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在這些牢固的底層邏輯之上,纔有今天世界上人類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大夏。

實際上優秀的思想家遠不止以上這些。也許看到這篇文字的人可能會覺得這些文字的排列組合過於濃縮,顯得單薄,會產生一些有疑惑。但對於讀過一定數量優秀書籍和論文的人,我相信他們大概率地能夠看出並認可其中的精髓。

由於寫稿的時間比較倉促,其中一定會存在一些錯誤,在此期待學問有造詣並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們,給與我寶貴的批評、指正、建議與補充。這篇文字今後也會隨着時間推移進行一些修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