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創造”是用生命去交換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

【“創造”是用生命去交換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

一、人不可太閒。

閒有兩個層面:

一、人閒,無所事事的狀態;

二、心閒,大大咧咧的心態。

人太閒,容易生是非,因爲越是無所事事的人,越是有大把的時間,胡思亂想,與人計較。

縱觀那些無事生非的,總是與人斤斤計較的,總是“雞蛋裏挑骨頭”,沒完沒了咄咄逼人的,很多時候,都是過閒的人。

忙人,沒有時間瞎想,更沒有時間因爲雞毛蒜皮,陷入沒完沒了的糾葛。

忙起來的人,終日奔波,分身乏術,不會因小事停泊,也不會讓爛人糾纏。

忙人,對生活有態度,對未來有追求,就交友有標準。

閒人,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自己太閒,喪失鬥志,生活不充實,總沒事找事。

因爲閒不作爲,和他人的生活拉下差距,心裏便生出不平。

當和他人之間的差距,不斷的加大的時候,閒人不找自己的問題,反而總是對他人挑剔。

心可閒,但人不行;人可忙,但心不能。

不要讓自己的心陷入煩亂,不要讓自己的人過於悠閒。

該奮鬥的時候,千萬不要懶散;沒有辛苦播撒的汗水,就有無能爲力的遺憾。

人這一生,沒有誰把你成全。甭管我們遇見什麼,和誰相交,都要學會不斷的充實自己。

改變自己的心態,讓內心寧靜,不因煩惱生波瀾;拓寬自己的道路,讓腳步沉穩,不以浮沉論人生。

別閒,也別懶。

拼搏,纔有更多的風景;耕耘,纔有更多的樂趣;創造,纔有奇蹟的產生。

二、理想是靈魂生活的寄託。

一個人如果在十四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理想有兩種:

一種,是社會理想,旨在救世和社會改造。

另一種,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個人完善。

如果說前者還有一個是否切合社會實際的問題,那麼,對於後者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

人生理想僅僅關涉個人的靈魂,在任何社會條件下,—個人總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

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爲你不想,決不能以不切實際爲由來替自己辯解。

就處世來說,如果世道重實利而輕理想,理想主義會顯得不合時宜;

就做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看重靈魂生活,理想主義對他便永遠不會過時。

當然,對於沒有靈魂的東西,理想毫無用處。

理想是對精神價值的追求。

理想主義是把精神價值置於實用價值之上,作爲人生或社會的主要目標、最高目標。

向理想索取實用價值,這是自相矛盾。

理想高於現實,爲現實指引方向,是座標,起指引、衡量、校正的作用,而這即是它的實現。

理想要適合於現實,要切合實際,是指具體的人生藍圖、社會藍圖不應是空想;

在現實生活中貫徹理想的步驟、方法、策略要切合實際,容許必要的妥協。

這個意義上的理想應依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但修正不涉及基本精神價值,不能把理想修正得不再是理想,比如說,爲了世俗利益放棄做人原則。

精神性的目標只是一個方向,它的實現方式不是在未來某一天變成可見的現實,而是作爲方向體現在每一個當下的行爲中。也就是說,它永遠不會完全實現,又時刻可以正在實現。

有些人所說的理想,是指對於社會的一種不切實際的美好想象,一旦看到社會真相,這種想象當然就會破滅。

理想應該是指那些值得追求的精神價值,例如作爲社會理想的正義,作爲人生理想的真﹑善﹑美……

這個意義上的理想是永遠不可能完全實現的,否則就不成其爲理想了。

聖徒是激進的理想主義者,智者是溫和的理想主義者。

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一個尋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義者會轉而尋求智慧的救助,於是成爲智者。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面臨許多可能性,也都只能實現其中也許很少一部分可能性。

實現多少和哪些可能性,實現到什麼程度,因人而異。

這不僅取決於機會,也取決於目標的定位。

目標的定位,需要有座標。

座標分兩類:

一是功利性的;

二是精神性的。

只有功利性座標的人,生活得實際,但他的人生其實是很狹隘也很單調的。

相反,精神性座標面向人生整體,一個人有了這樣的座標,雖然也只能實現人生有限的可能性,但其餘一切豐富的可能性仍始終存在,成爲他的人生的理想背景和意義來源。

人們永遠只能生活在現在,要偉大就現在偉大,要超脫就現在超脫,要快樂就現在快樂。

如果你心目中有了一種生活的理想,那麼,你應該現在就來實現它。

倘若你只是想象將來有一天能夠偉大、超脫或快樂,而現在卻總是猥瑣、鑽營、苦惱,則可斷定你永遠不會有偉大、超脫、快樂的一天。

作爲一種生活態度,理想是現在進行時的,而不是將來時的。

人的心靈可劃分爲三個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感。

真、善、美便是與這三個部分相對應的精神價值。

其中:

真是理智的對象,體現爲科學活動;善是意志的對象,體現爲道德活動;美是情感的對象,體現爲藝術活動。

當然,正像人的心靈本是一個整體,理智、意志、情感只是相對的劃分一樣,真、善、美三者也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有着極爲緊密的聯繫。

理智上求真,意志上向善,情感上愛美,三者原是一體,屬於同一顆高貴心靈的追求,是從不同角度來描述同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

對於一切有靈魂生活的人來說,精神的獨立價值和神聖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是無法證明也不需證明的公理。

三、保持創造的熱忱。

當你把愛投入到一個對象上面,你就是在創造。

創造是用生命去交換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

這樣誕生了畫家、雕塑家、手工藝人等等,他們工作一生是爲了創造自己用不上的財富。

沒有人在乎自己用得上用不上,生命的意義反倒是寄託在那用不上的財富上。

那個瞎眼、獨腿、口齒不清的老人,一說到他用生命交換的東西,就立刻思路清晰。

突然發生了地震,人們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自己的作品的毀滅,那也許是一隻親手製造的銀壺,一條親手編織的毛毯,或一篇親口傳唱的史詩。

生命的終結誠然可哀,但最令人絕望的是那本應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竟然也同歸於盡。

文化與工作是不可分的。

那種只會把別人的創造放在自己貨架上的人是未開化人,哪怕這些東西精美絕倫,他們又是鑑賞的行家。

文化不是一件誰的身上都能披的斗篷。

對於一切創造者來說,文化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艱辛和歡樂。

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熱愛的那項工作,他藉此而進入世界,在世上立足。

有了這項他能夠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個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圍繞這個核心組織成了一個整體。

沒有這個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說,會分裂成兩個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勞作,另一部分是無所用心的休閒。

一個醉心於自己的工作的人,他不會向休閒要求文化。

對他來說,休閒僅是工作之後的休整。

“休閒文化”大約只對兩種人有意義:

一種是辛苦勞作但從中體會不到快樂的人;

另一種是沒有工作要做的人,他們都需要用某種特別的或時髦的休閒方式來證明自己也有文化。

不反對一個人興趣的多樣性,但前提是有自己熱愛的主要工作,唯有如此,當他進入別的領域時,纔可能添入自己的一份意趣,而不只是湊熱鬧。

創造會有成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創造的熱忱。

有了這樣的熱忱,無論成敗都是在爲創造做貢獻。

創造,也可以指舞蹈中跳錯的那一步,石頭上鑿壞的那一鑿子。

動作的成功與否不是主要的。

這種努力在你看來是徒勞無益,這是由於你的鼻子湊得太近的緣故,你不妨往後退一步。

站在遠處看這個城區的活動,看到的是意氣風發的勞動熱忱,你再也不會注意有缺陷的動作。

一個人有創造的熱忱,他未必就能成爲大藝術家。

一大羣人有創造的熱忱,其中一定會產生大藝術家。

大家都愛跳舞,即使跳得不好的人也跳,美的舞蹈便應運而生。

說到底,產生不產生大藝術家也不重要,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生活本身就是意義。

人在創造的時候是既不在乎報酬,也不考慮結果的。

陶工專心致志地伏身在他的手藝上,在這個時刻,他既不是爲商人、也不是爲自己工作,而是爲這隻陶罐以及柄子的彎度工作。

藝術家廢寢忘食只是爲了一個意象,一個還說不出來的形式。

他當然感到了幸福,但幸福是額外的獎勵,而不是預定的目的。

美也如此,你幾曾聽到過一個雕塑家說他要在石頭上鑿出美?

從沙漠征戰歸來的人,勳章不能報償他,虧待也不會使他失落。

當一個人昇華、存在、圓滿死去,還談什麼獲得與佔有?

一切從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義的人都是如此,內在的富有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對應物。

只有那些內心中沒有歡樂源泉的人,纔會斤斤計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職稱、部長的頭銜和各種可笑的獎狀。

他們這樣做很可理解,因爲倘若沒有這些,他們便一無所有。

丁俊貴

2023年1月29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