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话,称为口语,就是人与人之间口头表达、交流的一种方式,大家再熟悉不过。但在作文当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书面语。除了在引入人物对话时,适当地采用一些口语表达之外,口语是难以进入作文中的,那样的话,会显得非常“大白话”“不地道”。但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口语说话,在写作时就要内在地克服一种口语化的习惯,把口语变成书面语才行。

一、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的案例和差异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还是明显的,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口语表达:我脑袋里忽然想起一件事儿,我昨天说给我同桌打电话来着,可是我到底给忘了!你看我这糊涂呀!我赶紧给朝着电话跑去。

改成书面语可以这样表达:

我头脑中忽然涌起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划过——昨天就该给同桌打那个电话的。我在心里提醒过自己多次,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可到底忘得干干净净!我立刻起身,朝着电话的方向疾步走去。

从口语思维到书面语思维,作文是最好的训练

你看,在这样的转化当中,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一个人忽然想起那件事,对自己有点自责,然后赶紧去弥补。在口语表达中,它是简单的,非常直接的表达,是不存在渲染、暗示和润色的,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大白话——这在生活中没什么不好,不存在任何的沟通障碍。如果在你的对面坐着一个人,你这样说话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决不能如后面修改后的样子,那样在生活中说话给人的感觉,至少的有点怪,可能让你失去朋友;严重时,可能有人说是你“神经病”。

但是,在作文的时候,修改后的书面语,就会更受到读者的欢迎。道理也很简单,至少在使用场景上,读者阅读的时候,是对语言有一个基本要求的,如果看到的是非常口语化的东西,读者很难有什么兴趣看下去。

首先,一些书面词汇的替换是必要的,比如生活中我们说“脑袋”,反映在作文中,变成了“脑海”“大脑”,这种转化的意味在于,“脑海”有文学色彩,“大脑”有科学意味,这样更适合读者的阅读口味。

其次,增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文是讲究运用修辞手法的,学生最常使用的是比喻、拟人和排比的。这个案例中,增加了“像闪电一样划过”的句子,是对“忽然想起”的一个形容,显得更生动一点,这是大家不陌生的。

第三、改变句子表达的方式,融入更多信息量。比如“我昨天说给我同桌打电话来着”,这是一个事实。修改后的叙述是“昨天就该给同桌打那个电话的”,不仅将“昨天”放在句首,体现出错过的时间本身,“就该给”则表示出作者的一种内疚,情感上的信息就加以体现了。

第四、增加句子予以强调,扩展了作文内容。如案例中的“我在心里提醒过自己多次,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这里没有出现新的信息内涵,是承接上句中的“昨天就该打电话”——自然,原文中没有体现出对自己的一再提醒,但反映在作文中,强化了那件事的重要性,否则为什么要反复提醒自己呢?同时,引入了一个“千叮咛万嘱咐”的俗语,也是一种强化。

第五、叙事中对主体行为的刻画有考虑,变叙事为描写,更显生动。如案例中的“我赶紧给朝着电话跑去”,这是一个简单的叙述,叙述的是自己的一个行为;但改成“我立刻起身,朝着电话的方向疾步走去”,则变成了一种描写、一种刻画,读者可以从“立刻起身”“疾步走去”等词汇中,轻松看到作者的焦急心情。

以上几点的简单分析,我们应该可以明白:日常口语化的表达是直接的,不很讲究表达效果的;但在写作中,将他们“转化”成书面语之后,文学色彩、修辞艺术、句子表达方式、暗示信息、情感信息等,都可以“融合”在句子当中,这就是书面语言写成的作文,和我们日常语言表达的巨大差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