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病牀上的孟母

2006年,媒體人孟鈺爲寫一篇深入報道,不幸被毒販綁架。幾天後,當警方終於將孟鈺救出時,孟母因爲連日的精神緊張而崩潰,一直大睡到2021年。

世間就是這樣,病牀上的孟母不覺得苦痛,遭受日子煎熬的,卻是身邊仍有行爲能力的親人。在《狂飆》這部電視劇中,孟母的親人,一個是丈夫孟德海,另外兩個是女兒孟鈺和女婿楊健。

這部劇之所以當下很火爆,我認爲是每個場景都能讓人有回到過去的年代感,每段對話都有直擊心靈的穿透感,每個情節都有自然代入的共情感。

身爲供電局副局長的楊健,因擔心自己被黑惡勢力牽連,在醫院門口,“偶遇”了時任區委書記的岳父孟德海。兩人的一段對話,看似很隨意,仔細品味後,卻是彰顯人性的精彩。

孟德海手裏拎着個黑皮包,皺着眉頭,邊走邊說:
“是啊,你們都忙,忙得誰也顧不上誰了。我和你媽這麼多年,老夫老妻的。我得顧她。”
楊健急忙跟着,目光有些閃躲,接道:
“是,是,那您自己也注意身體。畢竟咱們找的這護工是二十四小時的嘛!”
孟德海停下腳步,看着楊健的眼睛說:
“護工是護工,哪裏有家裏人細心?”
楊健馬上解釋道:
“其實小鈺今天是要過來看媽的……”

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孟鈺和楊健不常來陪伴母親,工作忙是放在嘴邊的藉口,請了護工是道義上的推脫,一切以自己的事爲中心,纔是真實的人性。當然,這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還有人生最後的歸宿。

說來奇怪,一個人出生時在牀上,生命的終結一般也在牀上。可嘆的是,前者看到的是希望,是一個幼小生命的冉冉升起,而後者卻在等待呼出最後的一口氣,儘管心裏是冬天的焦躁,臉上還得有春天的溫暖。有人說“孝往下走”,我覺得這是人生常態。如果身邊有兩隻牀,一邊是自己的母親,一邊是自己的孩子,誰都會照顧孩子的時候多。

所以說人老了,首先要靠自己,其次是靠老伴,最後纔是靠子女。一個電視臺編導,一個供電局副局長,工作再忙,也比不上一個區委書記的一半,但經常在醫院陪伴孟母的,卻是這位當區委書記的老伴。我這裏不想說孟鈺和楊健怎麼不對,只是想說,當一件事情來臨的時候,自己發自內心的選擇。比如楊健,不常來醫院本來就是常態,可非得解釋一番,盡顯自己的虛僞。

如果我是孟母,在能表達自己意願的情況下,一定不會住在醫院。一是不花冤枉錢,二是不消耗醫療資源。像孟家這樣在醫院住上十幾年,也暗示了孟家的結局。因此說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絕不是一個個視覺轟炸的鏡頭,而是在簡單的聲光過後,讓人頓悟,讓人有更多的思考,給人以努力前行的力量。

人都會老,我也一樣,但我不想把牀作爲最後的歸宿。如果得了不治之症,我不會盲目去幹涉生命,享受一天,也強過痛苦十年。當一個人燃燒自己,變成一陣風,一把灰,一抔黃土,徹底歸於山林,纔是最合乎自然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