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81·卷27着題類,杜甫詠物詩善用比興之法

前言

何謂着題類?方回解釋說:

着題詩,即六義之所謂賦而有比焉。極天下之最難,石曼卿《紅梅詩》有曰“”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不爲東坡所取,故曰題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然不切題,又落汗漫。今除梅花雪月晴雨爲專類外,凡雜賦體物肖形語意精到者,選諸此。

着題類即詠物詩,好的詠物詩,需要賦中有比興。即描述物體時,往往加上比喻寄託,令所賦之物具有人格精神,可以引發讀者的產生聯想。

一、房兵曹胡馬    杜 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痩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濶,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古人作詩幾乎無物不詠,梅堯臣甚至連廁所裏的蛋白質小蟲都描繪一番。其中吟詠動物、植物最多。這一卷中,方回首選了杜甫的幾首詠物五律。第一首是詠馬詩:

自漢天馬歌以來,至李杜集中諸馬詩,始皆超絶。蘇黃及張文潛畫馬詩亦然,他人集所無也。學者宜自撿觀,此但選五言律之一耳。《瀛奎律髓》

方回並沒有解讀這首詩,只是介紹了一下善於詠馬的幾位詩人。

注意下章法佈局,這首詩前四句描述畫中之馬的形態,後四句是作者對於這匹馬的評價。用上一篇文章裏提到的四實四虛來分析,中間四句是前實後虛體,即頷聯景語,頸聯情語。

作者對於這匹馬的評價(情語),其實爲借馬喻人(房兵曹),是對於人物的評價。馬具有了人物的品格,不但有才(前4句),而且有德(頸聯),將來一定會大展宏圖(尾聯)。說馬,也是說人。

從句法的變化來看,頷聯最值得學習,這也是比喻,耳朵像劈開的竹子,跑起來快如馭風,杜甫巧妙地寫道: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比喻由本體+比喻詞+喻體3部分組成。耳是本體,竹是喻體,正常語序爲;耳像竹。杜甫將喻體前置,本體後置。

王力先生稱之爲“前置式譬喻”·,白居易《新春江次》亦有這種句法:粉片妝梅朵,金絲刷柳條。

注意這類句法,省掉了比喻詞,加入了動詞:批、入、妝、刷,這些動詞不是比喻詞。

二、畫鷹 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擿,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㩳,筍勇切,筍即筍,s+ong,所以發音sǒng。網絡上常把誤筍寫成爲:苟、荀等。

這一首題畫詩,方回解讀說:

此詠畫鷹極其飛動,㩳身側目一聨,已曲盡其妙。堪擿、可呼一聨,又足見爲畫而非真。王介甫《虎圖行》亦出於此耳。“目光夾鏡當坐隅”,即(此詩)第五句也。“此物安可來庭除”,即第六句也。“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子美胸中憤世疾邪,又以寓見深意。謂焉得烈士有如真鷹,能搏掃庸繆之流也。蓋亦以譏夫貌之似而無能爲者也,詩至此神矣。

首聯說這幅白絹上有肅殺之氣,因爲畫了一隻氣勢不凡的鷹。中間四句,就是描述這隻鷹的不同凡響。

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㩳身是思的修飾語,側目是似的修飾語。這隻鷹竦起身的樣子,就像要去捕殺兔子;側目而望的樣子,又象碧眼的西域胡人那麼銳利。

絛鏇-光堪擿,軒楹-勢可呼。軒楹指堂前廊柱,懸掛畫鷹之處。三聯照應首聯,再次體現出這是一幅畫而不是真的鷹。

尾聯抒情評價,這隻鷹如此與衆不同,何時讓它捕捉凡鳥,讓我們看看獵物血灑草原的情景。

這首詩有比興之意。鷹,寓意人才,反映了青年杜甫鄙視平庸、奮發向上的志向。

三、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首詩和上一首一樣有比興之意,表面寫的是孤雁,同時暗喻前途渺茫、無人理解的失意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這樣一段話,可做參考: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飛鳴聲念羣,想回到自己應該待的族羣或者組織內,然而現實是: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即: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這是流水對、十字句,後面8字是憐的賓語從句。

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孤雁不飲不啄,悲痛萬分,野鴨並不理解,也不關心,只顧自己鳴噪不停。“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大家都不容易,小人物混口飯喫,誰還管得了他人呢?

後2句如果改爲向大人物的祈求,加上前6句,可做爲干謁詩。但是後兩句用的是野鴨鳴噪,可見干謁無門,不認識可以真正幫忙的權貴。即孟浩然“欲濟無舟楫”之窘境。

四、螢火 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古詩中的敢,肯,一般是不敢、豈敢、不肯的意思。螢火蟲出身低賤(古人傳說:腐草化爲螢),不敢靠近太陽飛。那一點點的微光,不足以照亮書卷,時時在衣服邊閃爍。

隔着帷幔隨風飄搖,帶着雨水在臨邊閃着微光。馬上十月秋至,飄零的螢火蟲呀,哪裏是你的歸宿?

方回評價這首詩說:

老杜詩集大成於着題詩,無不警策。說者謂此詩腐草太陽之句,以譏李輔國。凡評詩正不當如此刻切拘泥,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大丈夫耿耿者,不當爲螢爝jué微光,於此自無相關。世之僅明忽晦不常者,又豈一輔國?則見此詩而自愧矣,學者觀大指可也。

李輔國形貌醜陋,太監出身,卻深受皇帝寵愛,權重一時,因此很多人認爲杜甫這首詩可能是諷刺宦官。

方回認爲,作者用比興之法作詩,因此詩歌往往有深層的含義。但是讀者不必刻意考慮作者是不是專門諷刺某人。知道有這類人,有這層含義即可。

杜甫詩作的本意,或許是譏諷朝政,或者就是自嘆飄零之苦,如《孤雁》詩。

五、嚴鄭公同詠竹得香字

綠竹半含籜,新稍纔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涓涓淨,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這是一首詠竹詩,前6句都是寫竹,尾聯有些抱負: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假如沒有人砍伐,一定會參雲如天。

嚴鄭公,即在成都尹、鄭國公嚴武。杜甫在成都收到嚴武的照顧,這是他去嚴武家裏赴宴,看到新竹,二人一同賦詩。尾聯可見杜甫寄人籬下,借竹託意。

結束語

古人詠物的佳作,無論詩還是詞,大多用比興之法借物寓意。讀者欣賞詩,也需要注意作者其中的含義。作者未必有此意,但是讀者可以有各種理解。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爲今天作詩,着題類習作81五律《詠古宅門前竹》:

岸竹叢叢碧,當年名士家。 

腹空仍有節,枝嫋尚藏鴉。

細細香中靜,涓涓雨外斜。

莫吟聞笛賦,相對漫諮嗟。

@老街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