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922)

【原书卷八·三〇】

近人佳句有相同者:董曲江太史《历城》诗云:“寺塔插天云外影,人烟近市日中声。”江于九太守《游九华山》云:“松竹分峦翠,云烟隔寺声。”陈梅岑句云:“津鼓声沉寒雨急,渔灯影乱夜潮来。”蒋心余句云:“守兵多官舫过,拔声缓乱滩来。”李竹溪句云:“相逢马上摇头者,得句知他胜得官。”李怀民句云:“思苦如中酒,吟成胜拜官。”

董曲江,即董元度(1712—1787),字曲江,别号寄庐,平原县董路口村人。清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秉承家学,自年少便以春柳诗擅长。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与其父(董思凝)皆因作诗而声满京国。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入翰林院,不久,外任江西安远县知县。一年后改任山东东昌府(治所在今聊城市)教授,任教10年,精心攻读诗文,诗名大扬。著有《旧雨草堂集》八卷。 和纪晓岚是好友,十分爱游山玩水。

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明清时济南府治)。位于济南市东、南部近郊,因地处历山(今千佛山一带)而得名。汉景帝四年(前153),设历城县,属济南郡。明代,属山东省济南府,府治所在。清沿明制。民国十八年(1929)7月,析历城县城及四郊设立济南市,历城仍属山东省。民国后期及建国初期,历城属泰山专区。1958年,历城县改属山东省济南市。1987年,撤销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设立济南市历城区。

江于九,即江恂(1709—1786),字于九,号蔗畦,清广陵(今江苏江都)人。江昱胞弟。乾隆二十年(1755)以拔贡任湖南常宁知县,有政声,为巡抚陈宏谋所倚重。次年出任清泉县(今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任知县。时值分县之初,百业待兴,凡廨署、仓廒、城楼、铺舍,皆以次兴建。农桑、学校、赋税、科条,各有措置。同时,清理滞狱,洗雪沉冤,与民休息。带头捐资办东洲、白沙两书院,修葺石鼓书院,并与其兄编纂第一部《清泉县志》,较好地保存县内名胜古迹,人称“良吏”。在任8年,深得民心,擢干州(今湖南省吉首市)同知,累官至长沙、徽州、凤阳知府,以劳卒于官。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工诗,善书画,长于隶书,喜写梅花,笔意华湛可爱。诗文清新绝俗,自成一家。书法笔力遒劲,独创一格。富收藏,甲于江南。著有《蔗畦诗钞》、《墨香居画识》。事迹见于《扬州画舫录》等。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距青阳县城20公里,距长江南岸贵池区约60公里,方圆120公里,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由11大景区组成。

陈梅岑,即陈熙(生卒年不详),字梅岑。清秀水(今嘉兴秀水)人。国学生议叙,官安徽、河南州判,历官至府同知。袁枚诗弟子,有诗名。《乾嘉诗坛点将录》时,把他誉为“赛仁贵”,名列第四十二。晚年随儿子陈景蕃(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任江苏通州丰利场大使,两年后又转任掘港场大使,一直至嘉庆八年(1803))生活江苏通州的掘港。晚年曾为沈复《水绘园图册》题跋,时已八十四岁。有《腾啸轩诗集》。

津鼓,音jīn gǔ,意思是古代渡口设置的信号鼓。唐·杜甫《十月一日》诗之一:“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处郎。”唐·李端《古别离》诗:“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蒋心余,即蒋士铨。

堠,音hòu,释义:1、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斥堠(“斥”,侦察的意思;侦察敌情的建筑物,亦指探测敌情的士兵)。烽堠。堠鼓。2、道路旁记里数的土堆:堠子(标记里程的土堆,引申为路程)。堠程。

官舫,音guān fǎng,意思是官船。明·高启《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诗:“知非山泽儒,期是廊庙客。矶石系官舫,猿叫月初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荻港神》:“当涂(地名)荻港,水忽涌丈余,有宋某者,卧官舫,梦神促之曰:‘移船移船。’遽惊起,缆已解。俄岸崩如雷,他舟皆溺。”

篙,音gāo,汉字,释义:1、用作名词的意思,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撑船的竿子。《说文》:“篙,所以进船也。从竹,高声。”《淮南子·说林》:“以篙测江,篙终而以水为测,惑也。”2、用作动词的意思是用篙撑船。如:篙手(掌篙的船工);篙律(撑船的方法)。

李棠(生卒年不详),字召林,号竹溪,龙泉居士。河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惠州知府。工书法。有《思树轩诗稿》。

李怀民,即李宪噩(生卒年不详),字怀民,号十桐,又号石桐。以字行。高密人。乾隆年间诸生。早孤,与弟宪乔、宪皓以学业相师友,以诗名世,时称“三李”。工诗,尝与弟宪乔依《主客图例》,辑元和以后诸家五律,辨其体格,奉张籍、贾岛为主,名《重订中晚唐主客图》。自作体格谨严,词旨清朗。著有《十桐草堂集》。

中酒,音zhōng jiǔ,释义:1、饮酒半酣时。《汉书·樊哙传》:“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颜师古注:“饮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谓之中。”《文选·左思<吴都赋>》:“鄱阳暴谑,中酒而作。”吕向注:“中酒,为半酣也。”2、醉酒。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汤,自渍即愈。”前蜀·韦庄《晏起》诗:“迩来中酒起常迟,卧看南山改旧诗。”3、病酒。唐·王建《赠溪翁》诗:“伴僧斋过夏,中酒卧经旬。”宋·张元干《兰陵王·春恨》词:“中酒心情怕杯勺。”胡云翼注:“饮酒成病。”

(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