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悌(二)

        同學玫瑰花的問題:

        @淵集·楊玄之 ,如果父母自身有一些問題,確實會給孩子帶來傷害,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這種不好的影響也會持續很久。作爲晚輩一味的順從和忍讓或者改變也不會很愉快。是不是也要和父母劃定邊界感,維護自身的合理感受,讓父母的行爲越來越符合關係中的合理位置?

      楊老師的回答:

        首先,儒家並沒有強調“一味的順從和忍讓”,而是強調有智慧的應對、引導和改變。孔子和孟子都高度讚揚過舜的“大孝”。舜面臨的局面就是一個極端處境,有一個奇葩老爸瞽叟,還有心狠手辣的後媽,對待舜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傷害,而是要殺害。在這種處境下,舜依然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當然這是聖人境界,我們離這個境界很遠。但無論如何,關鍵還在於“智慧”。普通人面對極端處境的概率也小,一般情況下,我們可能升維一兩個層次,就可以應對原本看似無解的難題了。所以還是要自我升維啊。碰上我們實在搞不定的,那就像@Rosa 說的,先躲開,等以後智慧再上幾個檔次了,琢磨一下怎麼搞定,再殺回來[偷笑]

      這裏有一個時間線——當我們還很弱小,智慧不夠時,受到的傷害是既成事實,無法改變了。但是隨着我們智慧和能力的提升,我們是可以逐步介入,調適和父母的關係,引導父母的行爲的。在這個時候,我們對待自己成長階段的往事,會有新的,清澈冷靜的觀察——就像佛教所說的緣起觀,看得明明白白。我個人體驗——有些當時認爲挺厲害的傷害,在新的認知維度下,會慢慢淡化,消解,如“桶底脫落”,不再成爲自我的障礙。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事情真的會有神奇的轉變。父母也會改變的。——最終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量與智慧。

      同學1迴應: 後面一本有講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沒啥影響的受着,影響大的,趕緊溜。

        同學2迴應:

      “仁”字,講兩個人得關係,上一橫和下一橫是不一樣長短。孔子仁是不對等的。

      所以,父子,夫妻,兄弟,君臣位置都是不同的。  包括朋友兩人關係也有不同的“月”,也有左右之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