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升【書評】︱三種心理動機,預測身邊人的行爲

每個人做事都有他的動機,當我們不清楚他人做事的動機的時候,往往在人際關係交往的過程中,會錯誤理解他人的意圖,而產生許多誤會。


行爲的底層邏輯存在自身行爲的背後,我們要能夠了解這些底層邏輯帶給我們的影響。


最近,我看了安吉拉·阿霍拉寫的《心理動機:激發行動力的底層邏輯》這本書,讓我豁然開朗,這本書重點講述了影響人們行爲的三大動機,讓我們能夠深入瞭解自己的行爲,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更好地瞭解自己和他人,與他人達成共識和高效合作。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安吉拉走進這本書,探索行爲背後的三大動機,找到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更好地預測我們的未來。


01 動機一:追求穩定的關係


書中提到:人們的行爲可以輕易地影響他人催產素的分泌情況,進而影響人際關係。催產素即哺乳激素或放鬆激素。在社交的過程中,人們擁抱他人時,催產素水平會上升,催產素水平高的人更能體恤他人,行事更慷慨。


所以,人們需要在羣體中生活,一旦離開了羣體,選擇了孤獨,就會面臨患病或死亡。


心理學家提到人與人相互影響的關係,比如:人們的興趣、穿什麼衣服、喫什麼食物都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兩個人結婚後,雙方的行爲、習慣會越來越相似。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兩歲嬰兒在聽到另一個小孩號哭時,他也會跟着哭。


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也進行了相關實驗,在一系列實驗中他要求參與者回答一些問題,當參與者不受他人影響回答問題時,參與回答的正確率幾乎100%,可是如果受到其他人的許多錯誤答案的影響,參與者也會回答錯誤,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爲從衆行爲。


如果人們都十分相似,就很難找到身份認同感。一方面從衆行爲影響我們,另一方面我們也想與衆不同。


人們雖然相互影響,但是更希望找到和諧相處的關係,也就是說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找到平衡點,讓自己舒服也讓他人舒服。也就是當兩個人相處時,你跟他在一起感受到的正能量多還是負能量多。平衡的關係是正負能量5:1的關係。


所以,決定伴侶和諧關係的關鍵在於,在解決衝突時能否找到正能量和負能量的平衡點,正負能量5:1就是每出現一次消極交流,就要用五次積極溝通彌補。用更多的正能量稀釋負能量的傷害,才能化解衝突,撫平傷痛。


對穩定關係追求的心理動機,是積極的,通過與人相處關係的反饋,讓我們能更好地把握住自己與他人建立的積極交往,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02 動機二:渴望地位帶來好處


現在的社會有錢人也不少,可是有錢就代表有地位嗎?我認爲有地位不僅僅是有錢,而是要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能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就決定了他在社會上所處的地位和階層,雖然人們一直努力工作,想靠自己的辛勞付出獲得更高的地位。但是社會激烈的競爭,淘汰了一些人,也讓一些有能力的人獲得更高的地位。


地位讓人們如此渴望,是因爲一旦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就會擁有更多的資源供自己支配。權力和地位給人們帶來了財富、名利和影響公衆的光環。所以,地位永遠是展示權力的強大方式。


社會地位的提高家庭地位也隨之改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在社會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家庭中也更有話語權,他的意見也更容易被家人重視。


人們渴望地位帶來好處,也更希望實現自我價值,這種心理需求成爲了行事背後的第二大動機。


03 動機三:探索新知識


每個人都有對未知探索的“好奇心”,而好奇心驅使我們探索新知識,成爲了第三大心理動機。


也許你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對想了解但未知的事物引起好奇心時,我們就渴望想要通過學習新知識來了解新事物,達到滿足好奇心的需求。


人們滿足大腦的慾望,也希望從新的社會和事件中發現新意,當人體對未知的事物做出反應,就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不斷尋求新的可能性。


《心理動機:激發行動力的底層邏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這三大心理動機,我們只有不斷深入剖析才能知道,我們已經深入其中自己卻不知道,三種動機帶來的改變也正是我們努力追求和探尋的改變。對三大動機的認知能引領我們走向適合自己的方向,擁有更多美好的經歷。


如果想了解這本書的全部思想,更加了解我們自己和他人,不如深入閱讀此書,在趣聞軼事中瞭解到作者的觀點,找到生活中的平衡點,相互陪伴、一路前行。


我是不惑青蓮︱推薦看過的好書,終身讀書,終身寫作,持續成長,實現自我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