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五煩(惱)即幸福——《大學》中的幸福智慧

                放下五煩(惱)即幸福

              ——《大學》中的幸福智慧

  來自聖賢智慧的國學經典——《大學》,是儒家四書五經中的一篇。其中關於煩惱由心而起方面,有“身有憤恐好憂則不得其正”的金句,《心經》有“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都在啓發人們修身正己,開啓人人本具的心中無盡寶藏,遠離煩惱痛苦,邁向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五福人生。

《大學》的關鍵在於迴歸此心光明的大人的覺悟,成爲大覺醒的聖人,成爲孔子、老子、六祖大師、陽明先生那樣的大寫的人。

那麼,學大學有用嗎?學陽明心學有用嗎?陽明先生的致良知就源自於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致知就是迴歸人人本具的良知,格物就是放下虛幻不真實的煩惱物慾而止於至善,所以學對了,學進去了,學以致用了,肯定是非常有用的。

咱們一起探討下其中的幾個金句:

1,修身爲本。身有忿懥(zhi)則不得其正。這裏身通心,身心不二,身體不通影響心態,心態不佳引發身體乏力,這是方便說。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就證明物質還是能量取決於觀察者的起心動念,水知道答案的科學實驗也證明對身體的水分子說好的或壞的話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力。這些關於行爲作用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復興》中講解的很透徹,感興趣的夥伴可以多多的去看一看。

把這個忿懥兩個字改成憤怒,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氣憤的要打噴嚏了,憤怒的氣不打一處來,厲害吧,在這種狀態,就遠離了“正”,就有背道而馳的嫌疑了。就不在“修身以正”,就沒有“格物”,也不在“致良知”的頻道了!

舉個例子,一位十年前到我公司上班的財務,大學畢業後理想是考個CPA,當個財務經理,月入八九千就很滿意了。但當時找工作不順暢,她只能要3千一個月的工資,因爲情緒化比較嚴重,很容易憤怒生氣,是照顧朋友關係的臨時試用。她的忿怒和超級情緒化,給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及工作關係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行爲作用的反作用力非常的糟糕——到我們公司是期望被“療愈”。


後來,我付出了一下,陪她去學積極心理學和國學,她被課程的歡樂和老師迷人的微笑吸引了,我也支付了幾期學習費用。她學進去了,變成了一個甘於付出的人,一個情緒管理正能量的國學心理顧問,自己煥然一新,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及人際關係健康關係都大爲改善。疫情開始後,她也做了很多公益心理輔導,從學習到升級自己遠離憤憤不平的7年後,她一年的心理顧問費的收入據說相當於過去二十年收入的總和,她一小時線上收三千元,說對我這樣的人會收一萬元,但可以給我打個折。從一月三千到一小時三千元,從做個普通的財務經理到高收入的情緒管理顧問師,七年內她實現了人生的巨大跨越!所以,看到她放下憤怒後的光彩形相,我怎麼能不好好學習呢,如果去找她諮詢,一年省五小時我也賺了五萬元了,對吧?

下一句,身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恐懼,則不正,這好理解。巴菲特買股票時說,別人恐懼時我買入,別人貪婪的時候我賣出,這說明巴菲特把大學的這句話喫得透透的,所以他能長期賺錢,又身心健康且五福臨門。但一般人總是用恐懼和貪婪制定未來的目標,就非常的不安和辛勞,不能像巴菲特那樣,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樂趣。

2020疫情發生後,一位只有2家中式麪包店的朋友,及時關掉轉讓了虧損的一家店鋪。當時受讓方想要13萬轉讓費,他公司幹部開15萬,他從付出和利他的角度出發,說大家都省點時間14萬算了,後續有什麼遺留問題主動做好協調服務,還幫接受讓方定期維護原來的房東關係。

當時,很多人在關店及停開新店,因爲他心無恐懼,就吸收了部分銀行貸款,趁萬達等大商場有空檔時從街邊店進入商場品牌店,又得益於那位店鋪轉讓方的大力推薦,迅速成爲某二線城市的網紅品牌,兩年多開了九家廣場店!

因爲規模和氣質的變化,以及學習國學中而薰陶了不恐懼多利他和不憤怒多付出的原則,他還吸引到了重量級的合夥人和更高能量的朋友圈。

因爲恐懼越來越少,信心滿滿,在2022疫情嚴重時期耐心夯實管理,不要純投資人的錢,他也很少去公司,但公司還是保持了網紅品牌的頭部影響力。這位創業者在2022年的半年內持續學用國學經典的效能,或許相當於他學學停停的十年的功效,大多數熟人都驚訝於他的巨大變化。這和《大學》中“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也有一定的關係,畢竟,學國學不是靠思維學,而是用“思無邪”的赤子之心去相應,去體驗。不精不誠,無人動人,精誠所至,無所不開!而絕不是“機關算盡太聰明的算計的學,那是有評判有分別有二元對立的學”,對陽明先生“無善無噁心之體”的“此心光明”的韻味或許還沒摸到邊呢?

接下一來兩句:身有所好樂,身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因爲大學中這四句修身法往往是四胞胎,會如影隨形一起來的。咱們舉個企業經營和夫妻關係的案例。

某女老闆2021年十月找我,想離婚,說了些先生的不是,這就叫“好樂”,如我偏好打扮的漂亮他卻不修邊幅,我偏好加班他卻打遊戲,這引發了憤怒。更重要的是他聽了個心理學課,老師很多年前說她與伴侶性格不合,很可能未來會離婚,所以她就一直憂患這個事情的發生。這從心理學角度就是下了一個心錨,我們也可以叫做疑心生暗鬼,她找了近10年“不好的症兆”,終於找到了很多個應該離婚的理由;但是她又很恐懼很擔心啊,那離婚的話孩子怎麼辦啊?離婚了能否找一個更好的呢?又覺得先生的人品沒啥問題,是不是可以挽救呢?

這就是身有所憂患、好樂(Yao)則不得其正,然後睡不好,工作經常走神,難免會家庭冷戰,許多重大決策由貪慾和恐懼做出,公司就連續虧錢了。

那我們就從“家和萬事興”和“厚德載物”的角度,建議“心能轉境”,去做“少欲知足”的事,減少買衣服、買車、買奢侈品等不必要消費,一年衣服購買不超過八千元(減少90%的憂患不安時到處亂花錢的習氣),每天進入日捐一元羣公益捐錢,每天抄讀《大學》或《心經》,把心靜下來,用1~2年開啓心平氣和的力量,等待內心中最正確的聲音後再歡喜的做出決定!

一年多過去了,她的健康和公司的收益已有好轉,家人關係也在轉化的路上,至少正氣足邪氣干擾少了,似乎疫情都沒發生過,原計劃明年經濟目標翻一倍到2個多億。從循序漸進的視角和平衡綜合的方向出發,我們建議儘可能以修心修家爲本,一年業績增長30%~50%就可以,待人才濟濟後再加倍發力。堅信厚德載物,該來的是不會丟掉的,怕什麼呢?要做長期主義的卓悅者,不要做短期好看的煙花爆竹。

放下這煩惱四胞胎以及掛礙的影響,勉強形象的叫“五張煩惱餐巾紙”吧。若在自己心中本質具足的喜悅的頻道上,遮蓋了這5張紙,一層一層的蓋滿的話,一個人哪能迴歸此心光明的喜悅呢?

咱們暫時就叫5張煩惱餐巾紙“忿懥(Zhi)、恐懼、憂患、好樂、掛礙”,但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啊,爲什麼老是找這五張煩惱餐巾紙呢?就不能給自己一些好臉色看看嗎,怎麼就不能給孩子、家人、合作伙伴們一些好臉色看看呢?行爲作用是有反作用力的呀,要警覺,要謹言慎行!

上面講的應該遠離的5種煩惱,也就是要躲開修身不正的五個坑。

那下面就看看怎麼樣迴歸到5義的幸福人生,那應該做的5件事是什麼?

圍繞我們心肝脾胃腎的5個方向,我們正確的幸福方式是:

學習春夏秋冬的精神,我付出、我快樂、我成長、我願意、我利他,據說一個100多歲的老爺爺總結出他的健康長壽的祕訣就是八個字沒心沒肺,能喫能睡;再加八個字,少思寡慾,定時定量;這就是心態決定着健康長壽的質量,心理學和大數據也在充分論證着。所以這個付出、快樂、成長、願意、利他的最高的境界是無我的無條件的,那就離大學的精神,離大覺的智慧,離那種明明德、離那種親民及離那種止於至善不遠了。這五種“大義凜然”和“義利相隨”的五個幸福幸運傘,我們要多多在公益組織中去實踐,逐漸的在家庭和工作中也培養更多的“義工精神”,那麼,象巴菲(F)特、稻盛和(H)夫、李嘉(J)誠等人開掛的五福人生就會向我們招手了。

風動,幡動,仁者心動。守住人人心中此心光明的無盡寶z,注意利他奉獻歡喜的行爲反作用力,收起五張煩惱餐巾紙,迴歸真心燦爛的五義無我的幸福人生,纔是人生中的真大學。讓我們在止於至善,寧靜致遠,少欲知足的大學頻道,體驗線上線下的美好新時代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閱讀和陪伴,歡迎探討與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