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註《隨園詩話》(924)

【原書卷八·三三】

吾鄉任武承太史,名應烈,出守懷慶。中年乞病,買鑑湖快閣以居,乃陸放翁舊地。作詩四首,和者如雲。先生句雲:“疊石略存山意思,蒔花聊破睡工夫。風流何處追狂客?蹤跡重教記放翁。”甲戌歲,札來索和,並招往遊。餘寄詩奉答,終不果往。壬寅遊天台,始登快閣,先生亡久矣。精舍數間,全覽鑑湖之勝:想在日清福,不減賀知章

任武承,即任應烈(生卒年不詳),字處泉,號武承,清錢塘人。雍正八年(1730)進士。翰林院編修,乾隆元年(1736)至五年(1740)任懷慶府知府。十一年(1746)時,在南陽知府任上。後因病辭官。購得紹興鑑湖旁陸游快閣舊址,予以增修。成爲文人雅聚勝處。工詩,與蔣士銓友善。

懷慶府,爲古代府,府治河內縣(今河南沁陽市)。元稱“懷慶路”。洪武元年(1368)十月爲懷慶府。府治河內,轄:河內、濟源、修武、武陟、孟縣、溫縣共六縣。清初沿明制,後增二縣,府治河內,轄:河內(今沁陽市與博愛縣)、濟源、修武、武陟、孟縣、溫縣、原武(今河南原陽原武鎮)、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共八縣。範圍爲今河南省焦作市、濟源市和新鄉市的原陽縣所轄地域。民國二年(1913)廢府存縣,屬豫北道。

乞病,音qǐ bìng,意思是因病請求辭職。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山舟侍講,亦早乞病,使其弟敦書仕於朝。”

鑑湖,位於中國浙江省紹興市南,是我國長江以南著名的水利工程古鑑湖淹廢后的殘留部分。俗稱長湖、大湖、慶湖,雅名鏡湖(相傳黃帝鑄鏡於此)、賀監湖。東漢永和五年(140),會稽太守馬臻納山陰、會稽兩縣36源之水爲湖,總面積曾達200多平方千米。湖在唐中葉之後逐漸淤積。北宋時,豪家在湖上建築堤堰,築湖墾田,湖面積大大減少。今湖塘、容山湖、屓石湖、白塔洋均爲其遺蹟。湖長約15千米,面積3平方千米。鑑湖水質極佳,馳名中外的紹興酒就用鑑湖水釀製。湖濱有馬臻墓、陸游故里、三山、快閣遺址等古蹟。鑑湖所在的紹興,距杭州東南60千米處,其歷史悠久,春秋時爲越國都城,稱“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南逃,曾在此暫住,取“紹祚中興”之義,改越州爲紹興,而得名至今。

快閣,位於紹興市越城區鑑湖直街偏門外的快閣公園。“快閣”之名,源於北宋詩人黃庭堅寫的七律《登快閣》詩。陸游愛其名,便在鑑湖邊建起“快閣”,晚年居住在此,讀書飲酒賦詩。快閣遂成一方名勝。明代祝枝山曾題寫《梅柳又新年》碑立於快閣內。清乾隆年間,蔣士銓來越中執掌蕺山書院,受邀作《快閣記》,名噪一時。後錢塘人任應烈在原址上重建快閣,擴充原有規模。民國初,孫中山、弘一法師等先後到紹興快閣遊覽,尋覓陸游遺蹤。解放後,快閣漸次圮廢,舊址建築蕩然無存。至1961年秋,快閣原址已成爲生產隊倉庫。改革開放後,在快閣原址西側不遠重建,今在快閣公園內。

陸放翁,即宋代詩人陸游。

甲戌,乾隆十九年,1754年。

壬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賀知章(約659—約744),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祕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中狀元,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爲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祕書監。爲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爲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即鑑湖、又名慶湖、)剡川一曲(即是把鏡湖與剡川、又稱剡溪相連處的一片水域賜給賀知章。鏡湖因之有了賀家湖、賀公湖、賀老湖、賀監湖的稱號),御製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鹹就執別。賀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