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

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生句云:“叠石略存山意思,莳花聊破睡工夫。风流何处追狂客?踪迹重教记放翁。”甲戌岁,札来索和,并招往游。余寄诗奉答,终不果往。壬寅游天台,始登快阁,先生亡久矣。精舍数间,全览鉴湖之胜:想在日清福,不减贺知章

任武承,即任应烈(生卒年不详),字处泉,号武承,清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翰林院编修,乾隆元年(1736)至五年(1740)任怀庆府知府。十一年(1746)时,在南阳知府任上。后因病辞官。购得绍兴鉴湖旁陆游快阁旧址,予以增修。成为文人雅聚胜处。工诗,与蒋士铨友善。

怀庆府,为古代府,府治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元称“怀庆路”。洪武元年(1368)十月为怀庆府。府治河内,辖:河内、济源、修武、武陟、孟县、温县共六县。清初沿明制,后增二县,府治河内,辖:河内(今沁阳市与博爱县)、济源、修武、武陟、孟县、温县、原武(今河南原阳原武镇)、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共八县。范围为今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民国二年(1913)废府存县,属豫北道。

乞病,音qǐ bìng,意思是因病请求辞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山舟侍讲,亦早乞病,使其弟敦书仕于朝。”

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水利工程古鉴湖淹废后的残留部分。俗称长湖、大湖、庆湖,雅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贺监湖。东汉永和五年(140),会稽太守马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为湖,总面积曾达200多平方千米。湖在唐中叶之后逐渐淤积。北宋时,豪家在湖上建筑堤堰,筑湖垦田,湖面积大大减少。今湖塘、容山湖、屃石湖、白塔洋均为其遗迹。湖长约15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鉴湖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酒就用鉴湖水酿制。湖滨有马臻墓、陆游故里、三山、快阁遗址等古迹。鉴湖所在的绍兴,距杭州东南60千米处,其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国都城,称“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南逃,曾在此暂住,取“绍祚中兴”之义,改越州为绍兴,而得名至今。

快阁,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鉴湖直街偏门外的快阁公园。“快阁”之名,源于北宋诗人黄庭坚写的七律《登快阁》诗。陆游爱其名,便在鉴湖边建起“快阁”,晚年居住在此,读书饮酒赋诗。快阁遂成一方名胜。明代祝枝山曾题写《梅柳又新年》碑立于快阁内。清乾隆年间,蒋士铨来越中执掌蕺山书院,受邀作《快阁记》,名噪一时。后钱塘人任应烈在原址上重建快阁,扩充原有规模。民国初,孙中山、弘一法师等先后到绍兴快阁游览,寻觅陆游遗踪。解放后,快阁渐次圮废,旧址建筑荡然无存。至1961年秋,快阁原址已成为生产队仓库。改革开放后,在快阁原址西侧不远重建,今在快阁公园内。

陆放翁,即宋代诗人陆游。

甲戌,乾隆十九年,1754年。

壬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状元,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即鉴湖、又名庆湖、)剡川一曲(即是把镜湖与剡川、又称剡溪相连处的一片水域赐给贺知章。镜湖因之有了贺家湖、贺公湖、贺老湖、贺监湖的称号),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贺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