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閱讀筆記

西方的神,印度的佛和中國的上古真人,都是理想化的形象。

人造出神佛和真人,是爲了解決內心疑惑與不安。

《黃帝內經》至少產生於農業發達時期。在狩獵和畜牧業時期,人們是難以安居樂業的,那時候,也不會有真人。因爲真人必然是閒人,而且必然地位很高。衣食無憂,來去自由,有人供養,無人管束。這時候,社會必須安定,沒有戰爭,沒有內鬥,物產豐富。

《內經》講的四季分明,顯然在四季不分明的地域就行不通。有的地方,只有夏季,沒有春秋和冬季,比如沙漠地帶。有的地方,只有冬季,沒有春夏秋季,比如北極地帶。那些地方顯然不適合人居,但也有人類生存於那些地方。那些地方,是不是會有典型的疾病發作呢?

《內經》裏的四級理想人格:真人,至人,聖人,賢人。顯然,他們都必須是閒人和貴人才行,而且必鬚生活在安穩的農業時代。

陰陽五行裏面的陰陽比較容易理解。二極對立是現實的常見現象。而五行,則可能來源於多重現實經驗,比如,東南西北中五方,五隻手指,或者五臟六腑。

《內經》裏對五臟有那麼多討論,顯然,《內經》作者做過人體解剖,至少是屍體解剖。

夏季分爲二部分,夏和長夏,分界點在夏至。

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爲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爲陽。

此外,背爲陽,陽中之陽爲心,陽中之陰爲肺。腹爲陰,陰中之陰爲腎,陰中之陽爲肝,陰中的至陰爲脾。

故積陽爲天,積陰爲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這句話,顯然很難跟我們所見的自然現象相符合,而只可能發生在有自主調節能力的或者功能的生命體內或者智能體內。如果說,自然現象裏有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那就是四季更替。但四季更替,只是現象,其根源在於天體運行和地球表面的大氣形態。所以,四季的熱寒交替不能算作是原理,而只能算作是多要素綜合作用,在特定條件下的暫時和有限顯現。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裏,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有陽氣,萬物才能生長,有陰氣,萬物才能成形。

所謂陽者,就是原初的爆發力,而陰者,則是原初的一體化形態。所以,陽者爲動,是一種永動的慣性,而陰者,則爲靜,是一種永遠返回原初個體的傾向。陽者侵略,陰者守護。陽者開放,陰者保守。陽者向外,陰者向內。陽者離心,陰者向心。陽者崇尚自由民主,陰者嚮往秩序和統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