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阅读笔记

西方的神,印度的佛和中国的上古真人,都是理想化的形象。

人造出神佛和真人,是为了解决内心疑惑与不安。

《黄帝内经》至少产生于农业发达时期。在狩猎和畜牧业时期,人们是难以安居乐业的,那时候,也不会有真人。因为真人必然是闲人,而且必然地位很高。衣食无忧,来去自由,有人供养,无人管束。这时候,社会必须安定,没有战争,没有内斗,物产丰富。

《内经》讲的四季分明,显然在四季不分明的地域就行不通。有的地方,只有夏季,没有春秋和冬季,比如沙漠地带。有的地方,只有冬季,没有春夏秋季,比如北极地带。那些地方显然不适合人居,但也有人类生存于那些地方。那些地方,是不是会有典型的疾病发作呢?

《内经》里的四级理想人格: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显然,他们都必须是闲人和贵人才行,而且必须生活在安稳的农业时代。

阴阳五行里面的阴阳比较容易理解。二极对立是现实的常见现象。而五行,则可能来源于多重现实经验,比如,东南西北中五方,五只手指,或者五脏六腑。

《内经》里对五脏有那么多讨论,显然,《内经》作者做过人体解剖,至少是尸体解剖。

夏季分为二部分,夏和长夏,分界点在夏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此外,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的至阴为脾。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句话,显然很难跟我们所见的自然现象相符合,而只可能发生在有自主调节能力的或者功能的生命体内或者智能体内。如果说,自然现象里有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那就是四季更替。但四季更替,只是现象,其根源在于天体运行和地球表面的大气形态。所以,四季的热寒交替不能算作是原理,而只能算作是多要素综合作用,在特定条件下的暂时和有限显现。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有阳气,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

所谓阳者,就是原初的爆发力,而阴者,则是原初的一体化形态。所以,阳者为动,是一种永动的惯性,而阴者,则为静,是一种永远返回原初个体的倾向。阳者侵略,阴者守护。阳者开放,阴者保守。阳者向外,阴者向内。阳者离心,阴者向心。阳者崇尚自由民主,阴者向往秩序和统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