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南洋小说

知道马华文学,源于黄锦树。知道黄锦树,则源于网易博友魏小河。三年前,在小河的公众号“魏小河流域”,看他推荐黄锦树的《雨》后,就去微信读书上搜了加入书架阅读。非常惊艳,原来中文写小说可以这么美。只是我不是个聪明的读者,有些云里雾里。然后下单买了《雨》与《乌暗瞑》。先读的《雨》反反复复阅读七遍,才大概弄懂。因为自己太过喜欢,在网上下单寄与五位文友,年前又下单寄了一本给简友,绝对是真爱呀。

去年六月份,新浪出版社联合豆瓣搞了个“南洋万镜”的活动,迎接黄锦树、黎紫书、贺淑芳入驻豆瓣,与书友线上交流。正是那个时候,我也有空闲在简书四处遛达,发现有个名叫红尘久客的ID文集目录上有“海外花踪”一栏。立马来了兴趣,点进去看了看,转载是马华作家丁云的《野猴战》,又翻看了他几篇原创,多是武侠小说。不记得究竟哪一篇文章下留言互动透露出信息,这个叫红尘久客的人是马来西亚华人。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决定把红尘久客发展成最好的朋友(这话怎么和小浪那么像)。据我上网经验,但凡写武侠的人,都好打交道。我当机立断,在简信里与他称兄道弟,久客兄,来来来,万水千山总是情,加个微信行不行。如是加了微信,跟着他混进了武侠群。

遗憾的是,久客兄与大陆文友混太久,被同化,我找来找去,仅仅找到一篇《八依格》能有一点马华味道,其他的皆没有啊。我不服气,特别不服气,决定整一篇南洋风情小说,就用他最近那篇《蜈蚣》的素材。

平常我只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魏先生之所以说我接地气,那是因为我虚构能力不行,凭空捏造一个故事很难,写不了天边的东西。这一次,我试试挑战一下自己,写个天边的东西出来,对马华文学进行一次拙劣模仿。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为了完成这个理想,我只得做功课,找资料。比如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有什么生灵(动物与植物),地形位置,地图上的形状,事故背景是九十年代,当时华人的生活状态,房屋的建筑材料,家里的摆设等等。能百度尽量百度,百度上找不准再问万能久客兄。


以前常看港片《刑事侦辑档案》,一个刑事案件得有作案时间,作案空间,作案工具,作案动机这些基本要素才能成立。首先考虑用什么作案工具好,必竟是分尸案,水果刀不符合事件发展逻辑。在百度图库挑来挑去,胶刀与兰博刀似乎都不合适,觉得还是巴冷刀(开始写的帕兰刀,音译问题,久客兄说他们叫巴冷刀)靠谱。想用这篇小说同时完成村长的联合征文[不一样],村长的要求是第一句必须用一一我必须要在天黑之前结束这件事。作案时间就选在了黄昏。作案空间倒容易,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多的是没有开发过的莽林。作案动机是见色起意。因为是熟人作案,我原本设置的题目是《狗与狼的时间》,这是一句法国谚语,意思是,将暮未暮时分,视线不清晰,你不知道靠近你的是自家喂的狗,还是远方来的狼。动笔写完整个作案过程,检查时发现自己无意识中写了句,伊为了美,美为了毁灭,瞬间想起沟口火烧金阁寺,决定用毁灭壮大美。于是改为《蓝色紫阳花》。

从黄锦树的作品里能感觉到,华人在那边身份尴尬,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马来人,他们没有忘记故国,所以有“花踪文学”,花踪即是华宗。从久客兄的现状来看,现在比以前好很多,我更希望扎根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们在那片热带雨林获得真正的身份认同。他们已经几代人在那边艰苦营生,马来华侨因为寄财物支持国内抗日,在日据时期被大量杀害。日本战败后英国对马来恢复殖民统治,他们被压榨劳力。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独立,新经济政策也是倾向马来人而非平等对待华人。一代一代的华人在那边努力生存,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生来,死去。我用文字来满足心中愿景,来一次彻底的烧芭,让旧秩序全毁掉,新的秩序重新开始,所以设计了小雯阿爸“火根”这个角色。百年不变的马来甘榜,日新月异的华人小镇,这句话是写实。马来人在文明进程中很懒散(因为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好,日照与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水果与农作物充足,不需要勤劳也能活下去),变化很少,而华人则完全不同,他们能很快地跟上文明进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