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姑,委身於茅廁的悲情女神

全國各地“鬧元宵”的風俗習慣都差不多,本就一家人嘛。大體說來有:鬧花燈、踩高蹺、喫元宵、舞獅子、猜燈謎、游龍燈、迎紫姑、放煙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以鄉間土話說就是:怎麼高興怎麼來,哪裏樂活去哪裏。

嗯,說得是。

不過,以今人眼光,那些鬧的,喫的,舞的,遊的......一看就知,只那個“迎紫姑”是幹啥子?似乎是迎接一個叫“紫姑”的女子,可“紫姑”又是幹啥的?又憑啥受迎接?在早先的鄉間,“姑”除了作“姑姑”的簡稱和少女(像“村姑”“小姑子”)外,還指出家的女子或從事迷信活動的婦女,像血姑、帚姑,花姑,麻姑等等。紫姑呢也是其中之一,是活躍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司廁之神,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謂其能先知,故而多迎祀於家,占卜諸事。

記得幼時,每年的元宵節,除了晚上的耍龍燈外,白天的敝鄉有一個令本村人特別爲之自豪的節目表演,即踩高蹺,代代相傳,胡裏胡哨,男孩子們尤其熱衷。其它地界上的高蹺其關注點在哪筆者不甚了了,而敝鄉呢,人們頭腦簡單,象徵腿的木蹺越高越好,甚而有爲搶一副最高蹺而揮拳打鬥的。爲啥?你高高在上,受人高看,越受仰望唄。

踩高蹺者基本都是帶點二桿子味的男孩,偶爾也有膽子大的女孩加入,要麼“西施”,要麼“貂蟬”,要麼“梁紅玉”,反正衣襟上寫誰就是誰——打人前過,總得有個名號吧,連看門的狗都有個名字呢。

趕快回到本文的主題——有的女子踩高蹺者便叫了“紫姑”——此女子怕是連紫姑是幹啥喫的都不知道,知道的話,怕是不一定願意扮演。

是這樣,早先年間,每當元宵節的時候,各家各戶的居家婦女便要迎廁神。說起來風俗很奇怪,節前的一天,備糞箕一隻,飾以釵環,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隻插箕口,放在坑廁側設供。同時,另設貢案,點燭焚香,讓小兒輩對它行禮。

廁神也叫紫姑神(後世亦稱“坑三姑娘”),六朝時已有信仰。名爲廁神,但紫姑並非主廁事,而是能先知。所以,中國民間多以箕帚、草木或筷子,着衣簪花,請神降附。婦女們就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訴說,或代自己未出嫁的女兒祈禱。如此一來,隱身於臭烘烘的茅廁裏的紫姑神,其可敬可近可親的一面就顯示出來了(後來祭祀時就移出茅廁了)。

“請紫姑”之風俗有許多別稱,譬如山東鄒城曰“邀廁姑”,河北謂之“接紫姑”,廣東曰“請廁坑姑”,杭州曰“召廁姑”,蘇州、紹興、揚州稱“坑三姑娘”。在門角迎請,故叫“門角姑娘”。有的則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給以不同名稱,如江西用瓜瓢象徵紫姑,故稱之爲“瓜瓢姑娘”,同樣道理,浙江寧波稱“筲箕姑娘”,浙江海寧稱“籮頭姑娘”,還有稱“笤帚姑”、“針姑”、“葦姑”者。湖北監利、陝西和山西等地則直接稱“紫姑”,彷彿招呼鄰居家小姑娘似地。總之,因迎請紫姑的方式、地點不同,紫姑廁神有種種不同的名稱。清施鴻寶《閩雜記》載:“閩俗,婦女多善扶紫姑神。上諸府則在七月七日,稱爲姑姑,下諸府則在上元夜,稱爲東施娘。”既然選擇元宵節降臨人世,那是不是可以說紫姑的職責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廁,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與人一起遊樂了。

還有就是,紫姑爲何選擇茅廁,不嫌臭?據南朝.宋.劉敬叔在《異苑》第五卷引《顯異錄》中記載,很久很久以前,有萊陽人紫姑,姓何名楣,字麗卿。壽陽李景納其爲妾。紫姑能幹且模樣受人矚目,其妻妒之,不能容忍,正月十五陰殺於廁中。天帝憫之,命爲廁神。世人謂其能先知,多迎祀於家,占卜諸事。唐.李商隱在《昨日》詩中寫有:“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意思是,昨日見到了紫姑神,今日果然青鳥臨好事來。宋歐陽修亦有《驀山溪.新正初破》詞:“應卜紫姑神,問歸期,相思望斷”,意思是,紫姑呦,想你想得不行了,何時回來呀,以解我之心事。哈,情書似地。

有點囉嗦了是不?那就止筆。但願下回蹲廁所時能與紫姑神私會一番,叨叨心事。受受指點,只不知人家接待不接待咱這個帶點傻氣的爺們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