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呈祥,踔厉擘画未来

癸卯呈祥,踔厉擘画未来——写在开学季

原本就短暂的寒假,因为杂七杂八的琐事被撕扯的七零八落。即使有很多的遗憾,但还是充满着些许的不舍。不过,不管愿意也好,留恋也罢,随着时间的流逝,假期还是即将画上休止符。当怀着复杂的心情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时,新起点所要思考的事情、解决的问题都自然而然地由朦胧模糊的状态变得愈加清晰,而且有的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之所以这样说,源于古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告诫。

回溯过往,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所有原本正常的工作事宜都不可能按照常规的思维进行思考。而这种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的条件限制,决定了很多事情在计划和具体执行时不得不大打折扣。任何事情一旦无法按照常规的程序和规律办,自然就很难达到预期。而随着疫情散去,一切渐渐回到正轨,“特事特办”的行事思维与方式也随之告别舞台。

从偏离轨道回归正常,各种事情的谋划也要以常规思维进行。新学期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和转变思维,对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作出科学的、可行性的规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虽是战争术语,但是也同样适用于寻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件事情在没有具体实施之前,只有对其做好统筹的规划设计,操作起来才不至于出现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手忙脚乱。毕竟,三年的特殊时期,不仅仅是生活,教育教学也是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加以处理。当告别线上线下混杂式上课的模式,回到完全的师生、生生面对面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虚拟世界造成的隔膜与疏离感不再存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评价指标与系数的设定都要作出调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伊始,摆正了思想、端正了态度,对所做之事进行擘画,这样才不至于走形变样。如果说师者是一名战士,那么三尺讲台就是自己的战场。而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在战略战术上给予高度的重视。这里的重视,不是完全失去自我的从众随大流,而是守住本心、留住本味。惟其如此,才不会成为一个俗陋的庸者。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者必须以特殊的方式从事所操之业。“教书”不仅是一种技术性劳动,更是一项艺术性经营。只有艺术与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可实现“育人”的目的。对于这一点,每一个对职业还不失赤子之心者都应该铭记,并恪尽职守。如果被俗风陋雨裹挟,成为一个人云亦云者,把职业裸化为谋取饭食的工具,职业人的幸福感也就大大消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是沉迷于对过往美景的眷恋中,也不是沉浸在对未来虚无的憧憬中,而是珍惜当下,似大晏“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苏子“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欧阳公“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般,因为过去无法挽回,未来无法掌控。既然把握当下,就应遵循职业的本味、遵从操业的本心。只有这样,才不会忤逆职业的操守。从应时性的角度看,“授业”是最基本的职业行为。此中之业,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能力的训练、审美的培养。而要实现基本的目标,从业者要有学识、学养,而且视野要开阔。如果以井底之蛙之思只盯住眼前,行走在从业路上很难享受到快乐。而要做到这些,自己要成为一个学习者;如果说“授业”是躯干的话,那么“解惑”就是枝叶。如果只知道“教”,而不关注“困”,也是不完整的。对学习者而言,因为外在和内在原因的限制,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生活的、社会的和人生的。对师者而言,面对学习者所遇的困惑不解,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及时“止损”。只有这样,他们在成长时才会少一些迷惘,多一些自信;枝干已经成型,如何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并硕果累累,这就离不开“传道”的浇灌与浸润。学习者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没有生命气息的静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除了需要“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条件”,还需要“作为独立生命个体,需要获得肯定”。物质的基本保障和精神的充盈滋养,两相结合,才可能成长为完整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动物,所以精神的涵养、灵魂的塑造相较于物质要重要得多。基于此,在工作中,不能仅仅只盯住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引导、精神的引领,这就是“传道”的本义之所在。

韩昌黎千年前对老师的使命作出界定,纵使时间怎样流逝,师者的这份担当尽管因时代不同,被赋予的意义不同,但基本的要义没有改变。站在当下,从业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时,应以向前看的与时俱进的思维与眼光。要实现这些,要不断地用生活活水滋养自己,而且要做到不断地往前走。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告别艰难,心向阳光,这样未来才可期。玉兔呈祥,一切充满期待。心有所向,笃行不怠,方可有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