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街巷》169:錦官驛街巷之迷

《老成都》(連載)

(作者: 阿韋;     攝影:完璧;     編輯:完  璧     編輯:完  璧)


    【本文作於2009年】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引自唐·杜牧:《過華清宮》),這句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代美人楊貴妃在長安與唐玄宗卿卿我我,好不快樂,但遺憾的是,沒有家鄉四川的荔枝喫,於是玄宗爲獲美人一笑,便讓使者快馬加鞭,把荔枝“特快專遞”到長安。

        汽車跑長途還要加油,何況馬乎?使者換馬歇息之處便是驛站。當然,唐朝時期的錦官驛,只是監造檢驗蜀錦的官衙所在地。而到了清康熙年間,此處便設立了一個豪華的大驛站。成都又名錦官城,驛站理所當然叫錦官驛。當時的錦官驛設施齊備,驛馬有40匹,馬伕有20人,搬運的雜役有40人,每年馬匹所需草料的開支就達800兩白銀,令人咂舌。當時房屋佔地面積有多廣,現在無從考證,但從史料記載的設施情況來看,應該是“樓宇林立”。這可比當時的其它驛站,如廣漢驛、龍泉驛牛氣得多,其它驛站的規模還不及錦官驛的一半。

        錦官驛的由來是這樣,但什麼時候有錦官驛街的呢?宋時的此處還是很繁華,先有錦宮樓,後有彥聚亭和集思堂,但經過元代、明代的兵馬之亂後,這裏又成了荒蕪的代名詞。清朝時期有位詩人路過錦官驛,感慨地寫道:“錦城東下路蕭然,九眼橋南綠接天。兩岸漸多黃竹子,女兒耕得華陽田。”(引自清·趙熙:《下里詞送楊使君之蜀》)如此蕭然的錦官驛,自然不能成爲街市。直到後來,大約是清朝中期以後,九眼橋附近碼頭多了起來,舟楫往來如梭,錦官驛附近的人氣也漸漸旺起,錦官驛才成爲街市,成爲商賈雲集的貿易繁華區。而讓人感慨的是,從康熙到光緒的200年間擔負着驛站使命的錦官驛,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錦官驛站今在何處呢?有人說可能在錦官驛小學(已拆除)。可惜沒有依據,無處查證。

      (下篇:《興盛變遷錦官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