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註《隨園詩話》(928)

【原書卷八·三八】

尹文端公妾張氏,封一品夫人,與內廷恩宴。大將軍某與忠勇公在上前戲尹雲:“張有貴相,十指皆箕斗,無羅紋。”會伊裏平定,諸功臣畫像內廷,例有讚語。上命公自爲張夫人贊。尹應聲雲:“繼善小妻,事臣最久。貌雖不,亦不甚醜。恰有貴相,十指箕斗。遭際天恩,公然命婦。上相簪花,元戎進酒。同畫凌煙,一齊不朽。”忠勇公曰:“欲戲尹某,反爲尹某戲耶!”上大笑。

尹文端,即尹繼善(1696-1771),章佳氏,字元長,號望山,錦州凌海(今遼寧省凌海市)人,滿洲鑲黃旗。清朝大臣,東閣大學士尹泰的兒子。有女兒嫁給乾隆第八子永璇。

張氏,尹繼善妾。生一女,嫁乾隆第八子永璇。

忠勇公,即富察·傅恆(1722—1770),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中期重臣、外戚,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乾隆孝賢純皇后之弟。

箕斗,音jī dǒu,釋義:1、指二十八宿之中的兩宿,箕宿與鬥宿。《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後因以“箕斗”比喻虛有其名。宋·蘇軾《和三舍人省上》:“嗟君妙質皆瑚璉,顧我虛名但箕斗。”2、指指紋。人手指第一節的指紋,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鬥。命相口訣:一斗窮二斗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斗六鬥開當鋪,七鬥八斗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

伊裏,即新疆伊犁。伊犁得名於伊犁河(光明顯達,形容河水在太陽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見《漢書》,史稱伊列、伊麗、伊裏等名。清乾隆年間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爲維語,取義於“犁庭掃閭”(意即將庭院犁平整用來種地,把里巷掃蕩成廢墟),寓意平定準噶爾功蓋千秋,西陲從此永保安寧。

讚語,音zàn yǔ,釋義:1頌揚之辭,讚美的言語。即讚詞、讚辭。唐貞觀十七年 (643),由唐太宗親題讚詞,褚遂良題額,閻立本畫像,共繪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像於閣上。1755年,清政府平定西域準部、回部得勝,乾隆決定重獎功臣:“上嘉在事諸臣之績,因葺新斯閣,圖功臣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定邊將軍一等武毅謀勇公戶部尚書兆惠以下一百人於閣內。五十人親爲之贊,徐皆命儒臣擬撰(清·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畫成之後,懸掛在中南海紫光閣內。之後,功臣畫像入閣的漸多。據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繪畫家聶崇正先生考證,爲“平定西域準回部”前後功臣各五十(前五十幅爲乾隆御題。)“平定大小金川”前後功臣各五十。前五十幅爲乾隆御題。“平定臺灣”五十功臣。“平定廓爾喀”功臣三十。總計二百八十幅。這些畫像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期間散失,有部分被民間收藏。2、史書中“論、贊”的文詞。古代的論、贊,是史書的一種體裁,用以闡發作者或注家對人物、事件的評論,簡言之,即附在史傳後面的評語。具體名稱有異:《左傳》稱“君子曰”,司馬遷《史記》稱“太史公曰”,班固《漢書》、范曄《後漢書》皆稱“贊”,荀悅《漢紀》稱“論”,陳壽《三國志》稱“評”,謝承《後漢書》稱“詮”,其他或稱“議”,或稱“述”,名稱不一。《新五代史》雖不別加標題,每篇皆以“嗚呼”二字發端,亦近此類。至於《資治通鑑》,司馬光隨感而發,更不限於篇末,意之所在,“臣光曰”比比可見。後人註解前史,也有“論贊”之作。唐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即有“贊”一百三十篇。讚語,即指論贊的文詞。漢·班固《典引》序:“太史遷 下讚語中,寧有非耶?”郭沫若《蒲劍集·屈原的藝術與思想》:“但據我的研究,應以司馬遷的讚語爲準。”

都,音dū,形容詞,美好的樣子。《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三國志·孫韶傳》:身長八尺,儀貌都雅。

上相,音shàng xiàng,對宰相的尊稱。此處指傅恆,傅恆時任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保和殿大學士,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

簪花,音zān huā,中國古代人頭飾的一種,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就是將鮮花或其他材料製作的花朵戴在頭上。唐朝已有男子簪花的現象,到了宋朝更日益普遍,至清代,則只有女子簪花了。清·趙翼《陔餘叢考·簪花》:“今俗惟婦女簪花,古人則無有不簪花者。”本條詩話中“上相簪花”是說上相爲張氏戴花,故傅恆笑稱“欲戲尹某,反爲尹某戲耶!”

元戎,音yuán róng,此處指主將,統帥。南朝陳 徐陵 《移齊王》:“我之元戎上將,協力同心,承稟朝謨,致行明罰。”唐·柳宗元《故連州員外司馬凌君權厝志》:“以謀畫佐元戎,常有大功。”

凌煙,指凌煙閣。唐貞觀十七年 (643),由唐太宗親題讚詞,褚遂良題額,閻立本畫像,共繪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像於閣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