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

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学究,音xué jiū,释义:1、科举中的科目名。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称为“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许孟容进士及第,学究登科,时号锦袄子上着莎衣。”《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学究科但试墨义……凡试一大经者兼一小经,每段举一句,令写上下文,以通不通为去取。”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范仲淹)与朱氏兄弟俱举学究……众客退,(姜遵)独留仲淹,引入中堂,谓其夫人曰:‘朱学究年虽少,奇士也。’”2、读书人的通称。宋·陆游《自咏》:“衣冠醉学究,毛骨病维摩。”《古今小说·杨老八越国奇逢》:“高年学究,忽然及第连科。”3、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李青莲《嘲鲁儒》,有‘未行先起尘’之句。余少时云:‘张眸始识青盲苦,对面如同学究谈。’”4、旧指私塾的教师。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八·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作猢狲王。’”清·赵翼《大柳驿》诗:“大柳驿边老学究,家塾聚徒拥乌几。”

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的“天玄而地黄”。“天地玄黄”也是《千字文》的开头四字。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古代影响极大的儿童启蒙读物。本条诗话中“天地玄黄喊一年”形象地描述了乡村私塾的教学情况,也暗讽了乡村塾师没有真才实学,只具备教儿童启蒙识字的水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