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第十二章:颜渊篇〈12.2〉 读《论语》第十二章:颜渊篇〈12.2〉

读《论语》第十二章:颜渊篇〈12.2〉

衣者郭郭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①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②家:卿大夫的封地。

【翻译】

①仲弓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走出家门,像是去接待重要宾客;使唤百姓,像是去承办重要祭典。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在诸侯国之国服务,没有人抱怨;在大夫之家服务,也没有人抱怨。”

仲弓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傅佩荣《人能弘道》

②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好像去见贵宾,役使民众好像去承担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邦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

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百度)

【心得】

仲弓是孔子的学生,名列德行科的第四名。仲弓请教如何行仁,孔子的三句话,其含义分别是:一、“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说明与人交往要存敬守礼;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名言,说明要恕道增益人间情义;三、“三邦无怨,在家无怨”,说明要由无私促成群体和谐。层层递进,正是明确指向人生正途。

千万不要小看这三点,第一层比较具体,与任何人交往都要“存敬”,内心要保持尊敬;“守礼”,遵守外在的礼节。第二层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然就可以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喜欢的事就不会加在别人身上。第三层促成群体和谐,一生无怨不悔,代表有很宽广的心胸,可以以一种无私的情怀与别人来往。——摘自傅佩荣《人能弘道》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才能够使生活获得幸福,事业取得成功。本章之中,孔子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当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的时候,孔子并没有和他谈道理,而是从实际出发告诉他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孔子是从为政方面来具体阐述的,尽管如此,他所说的道理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想要做一个好领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孔子告诉仲弓要“出门如见大宾”,这其实是很高的要求,就是说出门工作要像去会见重要的宾客一样,严肃恭敬。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不管是领导也好,普通职员也罢,要想有所成就,敬业,也就是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对工作如此,对待同事也应如此,只有尊重别人,你才能获得别人的敬重。这一点,对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恭敬诚恳地待人接物,严肃而不摆谱,尊重每一个下级,只有这样员工才能觉得领导足够重视自己,才会心悦诚服。这是一个很深的学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做一时容易,时刻保持这种态度更难。为其难,才更富有价值。

接下来,孔子又告诉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做事原则,也就是“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治理百姓要像承担重大祭奠一样。这句话放在现在来说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有强烈责任感,克勤克敬。这个原则,是说给领导者的。不管是在组织还是企业中,领导都是机构的核心,领导的责任感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生存发展。一个领导,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从而凝聚力量、推动事业的发展。

做领导的还应该能够了解和体谅下属,因为企业是一个整体,需要分工协作才能够取得成功。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启示人们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也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在与下级相处时,领导者应树立一种平等的观念。自己觉得困难危险、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好不要推给下属。当然,孔子的话不仅仅是对于一个领导而言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句话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孔子的这段话,核心是一个“敬”,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就能做到任劳任怨,而不会怨天尤人。一个常常抱怨这抱怨那的人是绝对成功不了。成功的领导者不会抱怨外在的环境,而是会去努力创造条件改变环境;合格的员工不会抱怨工作困难,他会从自身找不足,虚心学习。因为他们知道,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摘自百度

学完本章,很是惭愧,为自己时常因为工作上的烦忧而时时地在文字里抱怨。以后,我再也不会了。对不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