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教育的目的》中文版推荐序

从序里摘录一些,反观前面的思考,以及当下的现状。

01

现状:“我国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遍的问题是把人当成工具来培养,要把人塑造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人是是为建设服务的,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

作者: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思考】我前面的思考里,第一层是“人性”,第二层是“社会性”,是不是到了社会性,还是有工具一说呢?而且我的思考里,提出的也是低层次的表达,没有什么哲学般、艺术般的表达。我更多强调的“德”,而不是“专业”。

02

现状:时过不久,他们已经被那些呆滞的思想完全束缚。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早到了侵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某些时候思想活跃,具有创新之外,其他是都都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作者: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都是二手货,甚至是三手货。一切学问都是从是生活中来的,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归纳出来的。学生学了别人归纳出来的二手货,未必真正懂得这些知识和原始的观察有着什么联系。

【思考】我们的教材是二手货,我们的讲解是三手货,这是真实。可以说,填鸭式和灌输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一直存在,一是因为我们教师本身很多都是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中长大的,尤其是所谓的学霸们,更是享受在其中的舒服。二是学生学的基本都是静态的知识,即使通过一些活动,归纳出来的结论,也是给出了既定路径的,失去了知识生发的过程。

03

现状:教育的目标是学习知识本身。

作者:不应是知识本身,而是学获取知识的方法。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有好奇心,因而人具有知识。老师需要的就是保护孩子们天性中就有的好奇心,进而表扬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创造性思维。不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更不是打击学生独立思考,限制他们的追求真理、海阔天空的思想自由。

【思考】或许,还是会说到教育评价。用一张试卷来做评价的是时代,依然会持续很久。因为比起面试、过程性评价等,这样的评价省时省力,所以,我们的教授更多就是知识本身。我们的试卷上没有给学生发挥好奇心的时机,没有让学生展示海阔天空的思想自由,因为我们的课堂也基本以大一统,以既定的答案来教学。

我承认作者所说的教育的目的是正确的,也应该是教育的宗旨。但我们要全面实施,有一定的距离。作为我们有一亩三分田的空间,还是可以慢慢实施一些的,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用问题触发他们的思维,超越知识本身,形成一个具体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