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上》第二章智力85--116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他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火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85【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够用到它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流动起来,并通过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在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在多方面的发展】

在教育学循环中,智力生活居于中心地位。作为动力系统的关键,学生的自尊心必定源于成就感,而成就感虽然可以来自诸多方面,但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居于中心地位的领域,必定是智力生活。也就是说,学生自尊感的形成,生命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智力生活领域的成功或失败,有着举足轻重重的影响力,是学校生活中的关键因素。86【学生在学校学业上取得的成功直接影响着他的成就感,自尊心。而这些会促进他在智力生活中是否向前努力探索。】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努力地帮助学生自己去穿越学习,克服困难,取得成就。我们可以借助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帮助学生获得智力上的发展。这些重要观念包括:两套教学大纲,读写自动化,交集点,思维课,智力挑战,随意识记与不随意识记……【这些观点都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300页《大自然的书》

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的欲望。

在学校期间,掌握知识的过程往往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儿童记忆之所以敏捷和牢固,正是由于他们的记忆中注入了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的清晰的溪流。不要让学校大门把孩子的意识和周围世界隔开,这是何等后来的事。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使儿童能意识到思维的法则像一座整整齐齐的建筑物,其样式是由更为齐整起的建筑物——大自然所提示的。116

为了不把孩子变为知识的仓库,真理、规则和公式的仓库,就应该教他们如何思考。

不能夸大自然界在智育中的作用。大自然并没有任何直接影响理智情感和意志的魔力。只有当人认识大自然,从思想上深入因果关系中去的时候,大自然才能成为教育的强有力的源泉。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强调直观的重要性和大自然在智育中的巨大作用,是把这些因素视为发展抽象思维和进行有明确目标的教学工作的手段。

观察证实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课内必须掌握的真理和抽象概括越多,这类脑力劳动愈紧张,学生愈应当经常求教于知识的直接源泉——大自然,周围世界的形象和图景应当在学生的意识中铭刻得愈加鲜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