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幸福之路

春節剛剛過完,大家逐步復工了,孩子們也都開始上學了,生活似乎開始進入了正軌。回想春節前,全國人民經歷了一場“陽”的洗禮,從一開始的恐慌、到接受、到現在幾乎沒再看見“病毒”。彷彿我們已從那可怕的大疫情時代走出來了,似乎重新迎來幸福的美好時光。

什麼是幸福呢?

本週開始讀的是羅素的《幸福之路》,讓羅素帶領我重新思考幸福,讓我重新發現幸福。

羅素說到嚴重的自我沉溺會令人無法獲得幸福,而自我沉溺有三種最常見的:罪惡感、自戀和自大。而其中罪惡感是曾經困住我的枷鎖,這是一種關於自己“應該”如何的想象,而這種想象總是與認識到的現實的自我相沖突。

例如:我從小被灌輸家務就是由女人來做的,那麼當我不願意做家務時,我的腦子裏就會跑出一個聲音來指責自己,而我又會將這個聲音放在我老公身上去想象,想象着他指責我沒有把家照顧好的樣子,於是在一種又氣憤又自責的自我矛盾中內耗。

終於,有一次不想做飯的我在老公面前爆發了,可是他說了一句“你不想做可以不做,沒關係的,我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做。”我疑惑而又惶恐地看着他,說:“真的嗎?”老公哭笑不得地說:“當然了,你不想做就不做,我來做,或者我們可以去外面喫,沒人要求一定要由你來做。”那一瞬間,我聽到了內心“咔嗒”一聲,似乎某個東西解開了。

所以,放下自我臆想的“罪惡感”,正如羅素所說的,走向幸福的第一步是從早年的信仰和情感中解決出來。典型的不幸福的人都是年輕時被剝奪了一些正常的滿足,他會因此更看重這些滿足而不是別的,這讓他的人生只有一個方向可走,同時,他過分強調了成功卻將與成功相關的活動放到了對立面。

這讓我想起了李雪老師在講到在面對孩子的慾望或者需求上,不要去評判他的慾望或需求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看見了TA的慾望和需求,只是我們無法滿足、或者暫時做不到。誠實並坦然地面對,引導孩子正確的對待世界的種種誘惑,才能走進幸福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