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更1517‖相信歲月,相信種子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

——寫在永聯研修共同體一週年之際

文 | 張愛敏


02

就這樣,2月14日,情人節,一個浪漫的日子,在永要導師的運籌帷幄中,“永要研修共同體”載着來自全國各地尺碼相同的50位教育同仁啓航了。

清晰地記得,第一週的話題寫作關鍵詞是“成長”。當永要導師於13日晚上23時18分發布後10分鐘,張美菊老師第一個提交了作業,接着是向小羣、陳惠珍、池敏君三位老師。14日清晨5點半左右,研修羣又一次響起了信息提示聲,蘇州的張曉軍、濮陽的尚善報、鄢陵的信雙峯、衡陽的左佳瑤、東莞的鄧春燕、佛山的孫欽強等老師也陸續提交了作業------大家從不同角度話成長,個人專業方面的,學生成長方面的,關於師生成長渠道與評價的,也有談到身心學習方面的,打卡一直持續到凌晨。與此同時,研修團隊的志願者隊伍也組建完畢,涉及到研修考勤、經費管理、研修成果整理與公衆號編輯等各方面。我很震撼,並深情地表述了關於“成長”的一己之見:

以成長的名義來相聚吧!2022年2月8日,看到靚仔要在永要德育聯盟公衆號發佈的“永聯教師研修行動倡議書”,爲之一振。近段,一直在尋求成長突破,但卻又深感無力感,甚至警覺到自己的懈怠與憂鬱。靚仔要的邀約好比一場及時雨,讓成長恰逢甘霖。我暗暗發誓:在壬寅虎年,走出“舒適區”,邁進“挑戰區”,實現新跨越。於是,敲出百字以上的申請,附上個人簡介,交付研修成長押金,以成長的名義去相聚。小夥伴們,讓我們嚴格遵循研修規劃與成長規則,挑戰自我,賦能他人,彼此照亮。切記:心動不如行動。執行力很關鍵。不要想太多。盡心盡力去做,就可以了!

江門市的吳俁老師說“成長,不是個體的孤獨奮鬥,而是一羣人的同頻共振,相互促進。在共同營造的良性循環的‘場域’裏,彼此鼓勵,共同進步。班主任要通過主題班會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等途徑,營造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班級氛圍,建構班級成長共同體,讓學生在班級中收穫成長”。只要當了老師,我們三句話都會扯到學生身上,關注着,期待着,激勵着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佛山的吳燕飛老師則是引用俞敏洪老師關於“成長”的幾個關鍵詞“思考、選擇、目標、行動、進取、挑戰”來談成長。她說“每個人都需要成長,作爲教師更加要不斷學習成長,不斷研修進升,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才能給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帶來永不枯竭的教育能量和與時俱進的知識能力!挑戰自己,破繭而出,才能實現飛躍的夢想!”

特別是小羣對“成長”的理解更爲獨特,富有創意。他通過“立竿見影”一次來表達:“立”,即是立刻。想都是問題,做纔是答案。我們只有立馬行動,邁開步伐,才能獲得成長。正如我們研修羣裏的各位小夥伴,集合真是火箭速度,立刻行動是成長的開始;“竿”即是標杆。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羣裏有非常多優秀的小夥伴,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被學習的優點,向標杆不斷看齊,也會讓自己不斷優秀;“見”即是“看見”。這也就是要求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看見別人的需求,及時伸出援手;看見別人進步,爲別人鼓掌;看見自己的差距,不斷做出改變。這樣,在無數“看見”中,我們就已經獲得了成長;“影”,即是影響。成長是爲什麼?爲了影響自己,影響別人。通過成長,我們可以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成長,我們可以給自己帶來力量;通過成長,我們可以帶動別人成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成長也需要我們腳踏實地。讓我們攜手互助,讓成長“立竿見影”!

隨之而來的一週時間,我們都要歷經一週的閱讀、思考、寫作去展開對“成長”的思考、梳理與總結,特別是趙靜、龔金秀、嚴雙蓮、晏清華、桂巧豔、嚴結敏、曾瑞奇、王偉鳳、趙彥利等幾位老師以教育故事爲形式向大家描述了生動的故事,深邃的反思,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是的!成長永遠是自己的事。無論你遇到如何有名望的導師,加入如何強大的團隊,都無法決定你能否實現真正跨越。你,就是你自己,成爲你自己,最好的自己,纔是最重要的。每每組建新團隊,我總是對同伴說:“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因爲堅持下去的人並不多。期待你就是那爲數不多中的一位”。當邂逅者被喚醒,被點燃,成長的內驅力被激發出來,閱讀,寫作,反思,踐行。名師是寫出來的,名師是讀出來的。不讀孔孟,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如何從優秀走向卓越,從教書匠到教育家?讀寫是每個人都可以走的路,關鍵在於誰堅持得久,誰做得用心,誰更執着,更有恆心。

就這樣,歷經一年的沉澱與堅守,我完成了49個話題寫作,圍繞話題寫作完成了245次話題寫作任務,約15萬字。閱讀、反思、踐行,專業成長的三部曲,也正是這樣的一次次歷練,我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成長”“影響”“生命”的內涵。我在,一直都在,永遠都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