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003‖《散文教學教什麼》導讀01

《散文教學教什麼》導讀01

文|張愛敏

導讀一:

1.在自己散文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說說讀了本書後可以如何解決?

回眸十年前,面對中小學閱讀教學,只是跟着教參走,文體意識不強,更沒有合理的文本解讀能力意識,不能更好地聚焦“適宜的教學內容”,也缺乏相應的散文解讀理論的研究。

2012年,一次國培,我走進上海師範大學,近距離接觸王榮生教授團隊的指導,才真正有了“文本解讀”意識,有了依文體而教的意識,並開始大量閱讀教學專業類書籍。特別是讀了《散文教學教什麼》,更是受益匪淺。

王榮生教授認爲,散文閱讀教學,要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他指出,閱讀教學的“這一篇”課文,不僅是學習材料,而且是學習對象。學生今天所要面對的學習對象,是“這一篇”獨特的文本,學生今天所面臨的學習任務,是理解、感受“這一篇”文本所傳遞的作者的認知情感,是理解、感受“這一篇”中與作者獨特認識情感融爲一體的語句章法、語文知識。

王榮生教授還指出,散文閱讀和教學,始終都在“這一篇”散文裏。散文敘寫作者的所見、所聞,散文中呈現的,是“這一位”作者極具個人特性的感官所過濾的人、事、景、物。散文中談論的所思、散文中表達的所感,是“這一位”作者依據其獨特的境遇所生髮的極具個人色彩的感觸、思量。散文中的言說對象,是個人化的言說對象,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見、耳所能聞、心所能感,而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引發的所思,落根在“這一篇”,通過獨抒機心的章法、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流露心扉的語句來體現。作者之所以寫散文,是要表現眼裏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與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們閱讀散文,是在感受作者的所見所聞,體認作者的所思所感。也就是說,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讀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閱讀散文是心與心的碰撞、交感。閱讀散文,自制始終都在“散文”裏,外在於散文的客觀的言說對象,不在散文“閱讀”和散文教學的視野裏,或者說,與外在的言說對象發生這樣那樣的關聯,是在閱讀之後發生的事。

王榮生教授還指出,散文閱讀教學,實質是建立學生的已有經驗與“這一篇”散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經驗的鏈接。散文的精妙處,閱讀散文的動人處,在於細膩,在於豐富,唯有通過個性化的語句章法,我們才能感受、體認、分享它所傳達的豐富而細膩的人生經驗。與“這一篇”散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經驗的鏈接,也就是引導學生往“作者獨特經驗”裏走,也就是引導學生往“這一篇”散文之語句章法所表達的豐富甚至複雜、細膩甚至細微處走。

因此,王榮生教授以大量的教學課例告訴我們,散文教學實質上有兩個相統一的教學目標,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講,一是體驗作者在散文中所傳達的獨特經驗,進而豐厚自己的人生經驗;二是通過學習散文,提升自己閱讀散文的知識與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語文經驗。也就是說學生豐厚自己的人生經驗,是要在提升自己閱讀散文的知識與能力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們一定要避免“兩個往外跑”的現象:一是跑到“外在的言說對象”上去;二是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中去。

導讀題目一(2)如何定義散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原理?

王榮生教授認爲,作者之所以寫散文,是要表現眼裏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與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們閱讀散文,是體認作者所見所聞,分享作者所感所思。閱讀散文,自始至終都在“散文裏”。

散文的關鍵點,不在所記敘、描述的客體,而在記敘、描述中所貫注的作者主體的思想、感情。

閱讀散文,不僅僅是爲了知道作者所寫的人、事、景、物,而是通過這些人、事、景、物,觸摸寫散文的那個人,觸摸作者的心眼、心腸、心境、心靈、心懷,觸摸作者的情思,體認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散文敘寫日常生活,其實是作者以其獨特的情感認知,敘寫在日常生活中的獨特發現和感悟,以及他獨特的人生經驗。散文中敘寫的所見、所聞,是“這一位”作者以其獨特的感覺和知覺,對人、事、景、物及其意蘊的發現。散文中抒發的所思,散文中傳達的所感,是“這一位”作者依其獨特的境遇所生髮的極具個人色彩的情思。正因爲經驗之獨特,正因爲作者的經驗與我們之不同,我們才需要去讀作品,才能夠通過其散文,感受、體驗、分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沒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經歷和經驗,才能夠通過閱讀,豐富和擴展我們的人生經驗。

散文閱讀,即鑑賞“文學性的散文”,其要領可以歸結爲一句話: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經驗。

散文閱讀教學的原則,可以歸納爲以下四條:(1)散文教學設計理念,要依據散文的體式進行教學設計,即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教散文的共性特徵,還必須教出一篇散文的特質來。(2)散文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是依據散文的體式特徵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3)散文教學的目標,是通過體味散文精準的言語表達,體認與分享作者豐富、細膩、獨特的人生感受。(4)散文教學的方法,是學生通過教師指導下的文本細讀,增長自己的語文經驗。

王榮生教授提出:散文的文類特徵,其實是“無特徵”。散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原理可以歸納爲以下四條:

(1)散文教學設計理念,要依據散文的體式進行教學設計,即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教散文的共性特徵,還必須教出一篇散文的特質來。(2)散文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是依據散文的體式特徵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3)散文教學的目標,是通過體味散文精準的言語表達,體認與分享作者豐富、細膩、獨特的人生感受。(4)散文教學的方法,是學生通過教師指導下的文本細讀,增長自己的語文經驗。

王榮生教授認爲:通常意義上的散文,具有兩棲性,即既有它的寫實性,有“外在的言說對象”,又體現着文學的特性,即“語言營造出來的世界”。散文閱讀教學的原則:要遵循從散文的文類特徵、文學性散文的着眼點、散文閱讀的要領等引申出來的一系列原則,散文閱讀的要領,是“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體認作者個性化的情思,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經驗”,強調散文教學要從“外”回到“裏”,也就是從“外在的言說對象”回到“散文裏”,從被抽象化的“精神、思想”,回到“作者的獨特經驗裏”。

關於回憶性散文的解讀,書中指出它不同於其他散文的最大特點,是文中有兩個“我”--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有兩種類型的情感交織--過去的“我”的感受和現在的“我”回憶往事時產生的感受。

王榮生教授認爲,散文閱讀的要領是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經驗和體會作者精準的語言表達。

要明白設計原理,先要看王教授提到的幾點避免:

1.散文閱讀教學,始終在“這一篇”散文裏,要駐足散文裏的“個人化的言說對象”,嚴防跑到“外在的言說對象”,演變爲談論“外在的言說對象”活動。比如《安塞腰鼓》,不能變爲談安塞風俗等。

  2.散文閱讀教學,要着眼於主體,觸摸作者的情思,嚴防滯留在所記敘、描寫的客體,演變爲談論那人、那事、那景、那物的活動。

  3.散文閱讀教學,要關注作者獨特的情感認知,引導學生往“作者的獨特經驗裏”走;嚴防受既成經驗的遮蔽,演變爲談論各抒所見的活動。比如《慈母情深》,不能想當然的談自己解讀到的“作者對母親的感恩”情緒。

4.散文閱讀教學,要由言及意,往散文中的個性化言語所表達的豐富甚至複雜,細膩甚至細微處走;嚴防脫離語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演變爲談論口號的活動。比如《慈母情深》上升到母愛,就是跑到思想精神上去了。

基於此,設計原則有以下四條:

1.散文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區分人我,引導學生體察在散文中表露的、對學生來說很可能是陌生的經驗。

2.散文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在認識和理解別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過程中,觀照自我。

3.散文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細讀,體味作者言語表達的功力,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所蘊含的意味,體味語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調。

4.散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以言逮意的追求,要喚起學生對以言逮意的功力的敬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