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005‖《散文教學教什麼》導讀03

《散文教學教什麼》導讀03

文‖張愛敏

導讀題目一(3)散文教學內容可開發的外延有哪些?

散文的言說對象是高度個性化的,作者之所以寫散文,是想通過人、事、物、景與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那麼,我們閱讀散文呢?

王榮生教授說:“我們閱讀散文,是在感受作者的所見所聞,分享作者的所感所思”。“作者的所見所聞”是直接呈現在文章內容裏的,“作者的所感所思”更多時候則要靠品味作者的語言才能體察出來。

在教學中,我們之所以設置拓展閱讀,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所見所聞,分享作者的所感所思”的文字內容。

那麼,該如何拓展外延呢?

鄭桂華教授認爲,確定一篇散文的教學內容應該有合適的路徑,具體說來需要完成4個步驟:

第一,認識散文的特徵,明瞭散文的譜系;

第二,知曉某位散文作家在整個散文譜系上的位置及其個人的風格;

第三,分辨這一篇散文作爲課文的獨特價值,確定其教學內容;

第四,教師選擇自己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所側重的教學內容。

概括一下,四個步驟可以分別簡稱爲“辯體”,“識人”,“斷文”,“定點”。

因此,鄭桂華教授將散文教學內容的開發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辨體。辨體就是熟悉散文的整體知識,確定該篇散文的大體屬性。

散文確實可能沒有獨立的、截然區分於詩歌、小說的自足內涵,散文的本質規定性及特徵是在與其他文體的對比中得以顯現的。具體說來,就是前面談到的“中間性”。即主觀地記錄作者所經歷或體驗的某些生活片段過程。

2.識人。識人就是弄清該作家的創作在整個散文譜系中居於什麼位置。

3.斷文。斷文就是發現一篇散文的具體特點。

4.定點。教學點的選擇原則:

一是合題,即合乎作者原文本意,合乎教材編寫思路。

二是顯示教師的學識、個性,能給學生儘量多的啓迪幫助。

三是趣味,使學生喜歡讀這篇課文,喜歡上語文課,喜歡閱讀。

總之,我們應遵循鄭教授提出的四步走原則去進行選擇相關文本材料,從而拓展學生的眼界,拓展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發言:

今天上午還在糾結“可開發的外延”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們進行主題閱讀教學時選取的一組文章,也是拓展延伸。還有我們學習《湖心亭看雪》時,理解“癡”而鏈接張岱《陶庵夢憶》自序,也是一種拓展。

如《風箏》一文中弟弟把“精神的虐殺”的那一幕全然忘卻了,作者應該感覺到很輕鬆。實際上呢?他爲什麼會這樣?教學時可以設置研讀,爲什麼弟弟“逆來順受”呢?這時可以拓展《藤野先生》一文中關於“棄醫從文”的描述,是否可以理解作者對精神麻木的國民持什麼態度呢?

如此,也就明白了課文中作者對弟弟“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的深沉感慨了,這樣的拓展就起到了促進課堂的作用了。

也就是說開發、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內外銜接,也就談不上課外延伸了。這就要教師在研讀教材時精心選點、設點,使拓展的面與課文的主題、背景、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共同點,從而有機聯繫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