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更1517‖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写在永联研修共同体一周年之际

文 | 张爱敏


02

就这样,2月14日,情人节,一个浪漫的日子,在永要导师的运筹帷幄中,“永要研修共同体”载着来自全国各地尺码相同的50位教育同仁启航了。

清晰地记得,第一周的话题写作关键词是“成长”。当永要导师于13日晚上23时18分发布后10分钟,张美菊老师第一个提交了作业,接着是向小群、陈惠珍、池敏君三位老师。14日清晨5点半左右,研修群又一次响起了信息提示声,苏州的张晓军、濮阳的尚善报、鄢陵的信双峰、衡阳的左佳瑶、东莞的邓春燕、佛山的孙钦强等老师也陆续提交了作业------大家从不同角度话成长,个人专业方面的,学生成长方面的,关于师生成长渠道与评价的,也有谈到身心学习方面的,打卡一直持续到凌晨。与此同时,研修团队的志愿者队伍也组建完毕,涉及到研修考勤、经费管理、研修成果整理与公众号编辑等各方面。我很震撼,并深情地表述了关于“成长”的一己之见:

以成长的名义来相聚吧!2022年2月8日,看到靓仔要在永要德育联盟公众号发布的“永联教师研修行动倡议书”,为之一振。近段,一直在寻求成长突破,但却又深感无力感,甚至警觉到自己的懈怠与忧郁。靓仔要的邀约好比一场及时雨,让成长恰逢甘霖。我暗暗发誓:在壬寅虎年,走出“舒适区”,迈进“挑战区”,实现新跨越。于是,敲出百字以上的申请,附上个人简介,交付研修成长押金,以成长的名义去相聚。小伙伴们,让我们严格遵循研修规划与成长规则,挑战自我,赋能他人,彼此照亮。切记:心动不如行动。执行力很关键。不要想太多。尽心尽力去做,就可以了!

江门市的吴俣老师说“成长,不是个体的孤独奋斗,而是一群人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在共同营造的良性循环的‘场域’里,彼此鼓励,共同进步。班主任要通过主题班会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等途径,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氛围,建构班级成长共同体,让学生在班级中收获成长”。只要当了老师,我们三句话都会扯到学生身上,关注着,期待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佛山的吴燕飞老师则是引用俞敏洪老师关于“成长”的几个关键词“思考、选择、目标、行动、进取、挑战”来谈成长。她说“每个人都需要成长,作为教师更加要不断学习成长,不断研修进升,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才能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带来永不枯竭的教育能量和与时俱进的知识能力!挑战自己,破茧而出,才能实现飞跃的梦想!”

特别是小群对“成长”的理解更为独特,富有创意。他通过“立竿见影”一次来表达:“立”,即是立刻。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我们只有立马行动,迈开步伐,才能获得成长。正如我们研修群里的各位小伙伴,集合真是火箭速度,立刻行动是成长的开始;“竿”即是标杆。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群里有非常多优秀的小伙伴,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被学习的优点,向标杆不断看齐,也会让自己不断优秀;“见”即是“看见”。这也就是要求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见别人的需求,及时伸出援手;看见别人进步,为别人鼓掌;看见自己的差距,不断做出改变。这样,在无数“看见”中,我们就已经获得了成长;“影”,即是影响。成长是为什么?为了影响自己,影响别人。通过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成长,我们可以给自己带来力量;通过成长,我们可以带动别人成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长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让我们携手互助,让成长“立竿见影”!

随之而来的一周时间,我们都要历经一周的阅读、思考、写作去展开对“成长”的思考、梳理与总结,特别是赵静、龚金秀、严双莲、晏清华、桂巧艳、严结敏、曾瑞奇、王伟凤、赵彦利等几位老师以教育故事为形式向大家描述了生动的故事,深邃的反思,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是的!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无论你遇到如何有名望的导师,加入如何强大的团队,都无法决定你能否实现真正跨越。你,就是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每每组建新团队,我总是对同伴说:“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期待你就是那为数不多中的一位”。当邂逅者被唤醒,被点燃,成长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阅读,写作,反思,践行。名师是写出来的,名师是读出来的。不读孔孟,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读写是每个人都可以走的路,关键在于谁坚持得久,谁做得用心,谁更执着,更有恒心。

就这样,历经一年的沉淀与坚守,我完成了49个话题写作,围绕话题写作完成了245次话题写作任务,约15万字。阅读、反思、践行,专业成长的三部曲,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次历练,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成长”“影响”“生命”的内涵。我在,一直都在,永远都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