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 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

簡單第說,素養指的是沉澱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

“素養”就其本義而言,指的是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備的東西。按照《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解釋:“素”,即本色;“素質”,即事物本來的性質、特點或人生的生理上的先天特點。從這個角度說,素質是與生俱來的、純先天的,是人發展的基礎、可能性和條件,對一個人發展的水平和質量有着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我國多年所倡導的素質教育中的“素質”,其內涵也更多的指向後天和教育。正如史寧中教授所言,它是“人通過合適的教育和影響而獲得與形成的各種優良特徵,包括學識特徵、能力特徵和品質特徵。”對學生而言,這些特徵的綜合統一構成了他們未來從事社會工作、社會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基本素養或基本條件。”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爲“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必備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是幸福人生(道德人生)的基石;能力(關鍵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智慧人生)的基石。品格是人作爲主體最富有人性的一種本質力量,內蘊着人的道德性、精神性和利他性;能力則是人作爲主體最引以爲界的一種本質力量,內蘊着人的創造性、能動性與內發性。14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能力是人的智力因素(智商,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創造力),品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堅韌力),智力因素(智商)和非智力因素(情商)的結合才能構成一個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從文化的角度講,能力指的是人在科學維度上的素質(科學精神),品格指的是人在人文角度上的素質(人文情懷),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核心素養指的是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15

學科素養是各門學科對核心素養的獨特貢獻,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雙基是外在的,主要是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與要求;三維目標是由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既有外在的又有內在的東西。51

三維目標的理論比較全面和深入,這是因爲任何學科總是包含了知識、方法、價值這樣三個維度的要素:其一,構成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體系(表層),其二,該學科知識體系背後的思考方式與行爲方式(深層);其三,該學科知識體系及其思考方式和行爲方式背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內核)。51

雙基對學科的揭示是單維度的,而三維目標是全面的。5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