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閱讀卡片第6-7天 《認知覺醒》第6/30天 《認知覺醒》第7/30天

《認知覺醒》第6/30天

◆ 第三章 元認知——人類的終極能能力

【原文內容】

>> 當一個人能主動開啓第三視角、開始持續反觀自己的思維和行爲時,就意味着他真正開始覺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長的可能。

>> 反觀,是元認知的起點。當你開始反觀自己的思考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你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進而意識到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進一步糾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終做出更好的選擇。

【複述一下】

元認知就是覺察和反思。

提高元認知的方法是:1.學習經典;2.反思自己;3.保持覺知;4.冥想。

【我的經歷】

我讀這一節的時候,想到爸爸給我分享過的張三丰的“武功祕籍”:“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衆山衆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

我理解中的元認知,就是這種不可捉摸但高於自己的感覺,就是靈魂出竅的感覺,有另一個自己在空中看着人間的一切,看着地上的這一個自己。

因此我覺得作者講的“元認知”已經過於狹隘了。我感覺張三丰說的就是“道”這個層面的元認知,作者這裏講的是“術”這個層面的元認知。不是說作者講的不對,只是層次還是低了一點。

昨天跟爸爸講“模糊”和“明確”的時候,爸爸有一句話也很有道理:“有時候太過於追求明確也不好,會導致意念過重,這樣人就緊張了,無法放鬆。”

我之前看的那本我覺得沒啥大用的《引爆自律力》裏也有類似的觀點,大致是說不要總是問“意義”是什麼,忘掉“意義”才能做好事情。(忘了是不是這本書裏的了,反正是一本沒啥用的、方法論的書,也就某幾個觀點有啓發。)

因此,作者在這裏把“元認知”定義出來,是一種明確,對於第一次接觸元認知的人來說是有幫助的,但是“道”很多時候都是不可言說的,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是模糊的。

我很認同作者講的提高元認知的四個方法。

不過我不認同作者對“經典”的定義,不是所有寫成書的內容都可以被稱爲經典的,真正要提高元認知的必定是“道”層面的東西,用現代的話是“世界觀”,而不是“術”層面(方法論)的。作者列舉的書不是說沒有道理,只是太偏向方法論了,就像《刻意練習》這本書不能說沒有用,但缺少那種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做冥想練習比較少,但是每天早上半小時的站樁對注意力和自我覺察的鍛鍊真的很有幫助,跟冥想異曲同工。

【行動起來】

閱讀經典,定期反思,保持覺察,堅持站樁。

《認知覺醒》第7/30天

◆ 第二節 自控力:我們生而爲人就是爲了成爲思維舵手

【原文內容】

>> 元認知能力就是覺察力和自控力的組合。所以從實用角度講,元認知能力可以被重新定義爲:自我審視、主動控制,防止被潛意識左右的能力。

>> 每當遇到需要選擇的情況時,我們要是能先停留幾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腦,啓用元認知來審視當前的思維,然後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 那些有影響力的傑出人士與普通人的差距普遍體現在元認知領域,前者總是能在大大小小的選擇關口上,展現擺脫潛意識支配的能力,從而儘可能地觀察與思考身處的環境、自己的行爲、與他人的關係等,給出有理有據的見解,做出更好的選擇。

>> 在選擇的節點審視自己的第一反應,併產生清晰明確的主張。

>>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行動力弱的時候,腦子裏對未來的具體行動肯定是模糊不清的。在這個時候,最好的自救方法就是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列出來,進行排序,找出最重要的那件事,讓腦子清醒。

【複述一下】

關鍵選擇節點上要多想幾秒,思考一下再做決定。

有很多事情想做的時候,把所有事情都列出來,再做決定。

【我的經歷】

做事情之前不想一想,而是憑藉本能行動,就很容易迷失在手機裏。我已經有好多次拿起手機想看一個什麼,卻打開微信刷起了朋友圈。等到我從朋友圈裏回神,放下手機之後,才猛然想起我拿起手機是要找資料的。

《微習慣》裏抵抗誘惑的方法跟這個有點像,在做誘惑自己的事情之前先停留一分鐘,在停留的這一分鐘裏不管是喝水也好,冥想也好,反正只要停留一分鐘,給自己一分鐘的冷靜時間,誘惑就會減輕很多,也更容易做更多正事。《微習慣》裏管這個叫“微挑戰”,我覺得很對。

【行動起來】

三思而後行。也許不用想很多遍,只要想三秒鐘再行動就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