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搜索》——提对问题,学会搜索

一句“不知知网”,让广大学子哀嚎遍野,并由此将那一年称为“天临元年”,每到大家需要写论文时,这一典故就会被人拿出来反复“鞭尸”。

实际上,大多数学子真的很想找到稳妥、实用、经济的途径,去搜索自己要写论文需要用到的资料。可是现代社会的信息体量实在太大,更新速度太快,既要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又要从浩如烟海的各类相关资料中找到适合佐证自己观点的内容,真的不是古代的考据学家们皓首穷经拼命翻阅就可以做到的——毕竟毕业的日期就横在那里,不走不动,不悲不喜。

于是,尽管一向有着勤俭美德的家长们一再督促,认为大可将写论文看作一个长达四年的准备过程,恨不得让大学生们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就为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做准备,可是大学生们却很难向他们解释:日常的大学课程学习,只是一种将大学生导向各学科更深入探索途径的导言,而非终点,毕竟刚入大学的新生们很难马上理解自己选择的学科的研究内核,并确认何为写论文需要用到的资料。写论文要收集的资料不同于积攒过日子所用到的物品,能够完全以量取胜,而是需要学生更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这个过程就包括提出核心问题、收集和甄别有效信息),对于那些日常就对大学课程的设置和要求感到颇为吃力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史诗级难度。所以近年来,因毕业论文爆发的学术矛盾层出不穷。

那么究竟要怎样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论文资料,又不至于直接要在知网等店大欺客的地方,仅仅只是使用查重功能就要被心不甘情意愿地宰一刀呢?本书给出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实际上,学术内容的搜索,与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概念相关,那就是--要学会问对问题。首先,只有先确定自己在几年的学习中,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研究哪一类问题方面的思考更加深入,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进一步解决他人尚未触及内容的可能,就能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找什么样的资料,提炼出关键字词,先从著者、题名、主题词等多个角度去搜集。


其次,就是要秉持“由近及远”原则,先从自己身边的专业人士的指点、图书馆馆藏等处,搜寻资料下落,乃至学习一点自己所在的图书馆基本的书目系统为索书号命名的规律(因为各个大学的命名和分类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以免遗漏。


然后,就是根据自己所在的研究阶段或学术层面,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电子数据库(包括现代大学生们随身携带的各种智能设备也可以访问的移动图书馆等)的检索词编写,既要学会基本的看结果分析、结果排序,更要了解一些具有可操作性使用诀窍,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则是关于学术规范、论文查重等“重量级”干货的内容,也是能间接对一篇论文的质量进行判断、对其引发的争议进行衡量的关键部分,是想要继续走学术之路的研究型人才们可以广泛学习借鉴的,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很契合作者本人关于图书管理、信息检索方面研究工作的身份)--专业到我们其实再结合前文来看,会发现本文也是很严谨地按照写论文的一些基本原则完成的。


我们写论文,是为了论述他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被如何解决,并且可行。所以,当问题可以通过搜索资料获取解决思路,最终得到认可,无疑会带给写下论文的作者巨大的成就感。因此,当笔者看到本书的时候,不禁眼前一亮:本书内容丰富严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们,都可以根据书中提到的不同技巧,丰富自己获取资料信息的渠道,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甚至是还没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在进入大学前,提前阅读本书,了解大学期间写各类论文时可以用到的各自资料库和小窍门,先人一步),堪称是能够陪同不同阶段的学术人一同成长、不断进步学习的“宝典”,能让人常用常觉得内容深入可行,常看常觉得高效实用,是一本很实用的好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