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閱讀卡片第13-14天 《認知覺醒》第13/30天 《認知覺醒》第14/30天

《認知覺醒》第13/30天

◆ 第四節 體系:建立個人認知體系其實很簡單

【原文內容】

>> 忽略了他人的認知體系與自身實際需求的差異,因爲個人成長的目的已經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斷與選擇”。

>> 真正的知識不是你知道了它,而是能運用它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解決實際問題。

>> 所以在個人成長領域,沒有最優、最確定、最權威的認知體系,只有最適合我們當前狀態的認知體系。換句話說,知識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必然包含有效的知識。

>> “觸動碎片”能夠與自身緊密結合,慢慢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終織出一張屬於自己的認知網絡。

體系的本質就是用獨特的視角將一些零散的、獨立的知識、概念或觀點整合爲應對這個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 有效關聯新知識的三個方面

>> 一是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解釋新知識,這會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對新知識做出反應。

>> 二是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順利提取知識,提取不出來的知識就是僞觸動。

>> 像這種當時很受觸動,但需要用的時候完全想不起來的知識,就是“僞觸動”。說明它們離我們的真實需求很遠,所以放棄也罷。

>> 三是在生活中能夠經常練習或使用這些知識,因爲實踐是產生強關聯的終極方法。

【複述一下】

1、學術知識體系是一個客觀存在,個人認知體系則是一個完全主觀的東西,對自己有用的、能幫助自己做決策的知識才應該被放進個人認知體系裏。

2、構建個人認知體系的方式是學習和體會生活、閱讀等過程中有觸動的點,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點連接起來。連接的方式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在要用的時候隨時取用、在生活中進行實踐。

3、別人的知識體系是別人的,不要迷信別人。

【我的經歷】

我以前也特別注重“完整性”。在閱讀的時候有“完美主義”,好像讀完一本書就一定要把書的結構全都記住,書的內容全都記住,這樣纔算沒有白讀。

後來我自己意識到閱讀不能完美主義,只要有一兩個點讓我有感悟,能夠讓我進步,這本書就值得了,讀書所用的時間就沒有白花。

【行動起來】

“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迷信書裏的內容,不要迷信別人的體系。對自己有用的纔是最好的。慢慢用自己的方式構建自己的體系。

《認知覺醒》第14/30天

◆ 第五節 打卡:莫迷戀打卡,打卡打不出未來

【原文內容】

>> 所謂認知閉合需求,就是指當人們面對一個模糊的問題時,就有給問題找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的慾望。

>> 將這一概念擴展到行爲上也是一樣的:一件事若遲遲沒有完成,心裏就總是記掛,期盼着早點結束;此事一旦完成,做這件事的動機就會立即趨向於零。

>> 破除任務心態的方法正是如此——集中心力做眼前的事就好。

>> 打卡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確實能助推我們持續行動,形成行動慣性,這也是很多人對打卡愛不釋手的原因,但切不可完全依賴打卡,否則很容易陷入認知陷阱。

>> 只要一個小方法就能立即改變,那就是用記錄代替打卡。

【複述一下】

打卡會導致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轉移,變成“爲了打卡而打卡”,好像打了卡就學到了一樣。把打卡換成記錄就會好很多。

【我的經歷】

我在大一的時候參加了“五點鐘俱樂部”,每天五點起牀,在朋友圈打卡。最初三天能做到,之後都是發完朋友圈就倒頭睡去,根本沒有意義。爲了打卡而打卡是很沒有意義的事情。

我現在每天都進行微習慣覆盤,一開始微習慣設置得不太好,現在慢慢在調整微習慣,感覺已經有了一些進步。看了今天這一節書才知道,我已經自行把“打卡”換成了“記錄”,難怪進步了!每日覆盤真的可以加強對生活的感知和掌控,會讓我覺得每一天都沒有白過。每天進步一點點,繼續努力!

【行動起來】

繼續保持微習慣覆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