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無條件的愛

因爲社會生活、文化傳統等等方面的原因,我們雖然都渴望一種以及無條件的愛,但是我們大都是在有條件的愛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

我贊同某些這樣的觀點,就是反對採用一種非黑即白的思維,將愛簡單分爲有條件的愛和無條件的愛,並且判斷前者壞,後者好。分類,影響我的自尊。

我贊同弗洛姆的觀點,愛不是一種感受,而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是建立在認知、意願和努力的過程和基礎上的一種能力。有條件的愛是一種生疏的不成熟的愛,而無條件的愛則反之。

夫子雲,”己欲立先立人”。人的成長就是一種理解自我,共情自我的過程,從而真正活在每一個當下。在愛自己和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人也學會了愛他人。這兩個過程或許是同時進行,彼此促進的。

人幾乎都是自私的,都希望別人滿足自己。人又常常是盲目和有侷限的,常常會缺乏共情。生活中真正能夠做到無條件地愛孩子的父母太少太少,能夠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的無條件的愛,就可以稱之爲成熟的愛。

如果可以將愛分類,不能簡單分爲兩種情況,生活中存在着大片的灰色區域。稱之爲生疏的愛,看上去像有條件的愛。比如中國式的父親言行舉止模式缺乏自我認知,也不會表達愛,也容易培養出討好型人格更多。

我覺得,只要有愛就養不壞孩子。

當然也有少數不愛孩子的父母,那是真正有條件的關係,單純要求孩子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不能稱之爲“愛”。他們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重要地位,遇到事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和方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