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的學習》(教師版)內容梳理(五)

第4章  備課

課程:教學內容、資源選擇和進展

10.所有教師都要完全熟悉課程(內容難度,期望的進展等),互相對彼此達成共識。

教師互相交流教學情況。

11.教師基於學生進展的證據互相交流教學的影響,互相討論怎樣使他們對所有學生的影響最大化。

《可見的學習》的主要觀點之一,就是教師在備課中互相學習和交流能夠形成巨大的力量,這裏的備課涉及學習目的,成功標準,有價值的學習進展以及擅長某一學科意味着什麼。

《可見的學習》具有三個大觀念:

1.學校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證所有學生的學,而不僅僅是保證所有學生被教。學生的學習必須成爲一面鏡子,教育者透過這面鏡子來解釋他們所有的實踐政策和過程。

2.如果教育工作者孤立的工作,學校就不能保證所有學生的學習,學校,必須創設一定的結構和文化,促進教育工作者有效的開展協作,而這種協作主要關注的是在教育工作者的影響範圍內,以積極的方式作用於學生學習的因素。

3.學校不會知曉教師是否也在學習,除非教師非常清楚每個學生必須學什麼,並且不斷的收集並利用學習的證據。

a結合系統性的教學和豐富的措施,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需求。b啓示並改進教育工作者的個人和集體專業實踐。

通過每個單元4個關鍵性問題的循環過程,賦予三個大觀念以生命力。這4個關鍵問題是:

1.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通過這個單元知道些什麼,能夠做什麼?(基礎性學習)

2.他們如何展現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們如何就判斷學生作品質量的標準達成共識,我們能夠持續的應用這個標準嗎?(成功指標)

3.我們怎樣干預那些苦苦掙扎的學生,怎樣充實那些精通學習的學生?

4.我們怎樣利用學生學習的證據來改進我們個人和集體的專業實踐?

一個促進教師互相交流教學情況的著名方法——直接教學法。

直接教學法分爲7個主要步驟:

1.備課之前,教師必須對學習目的是什麼有清晰的瞭解,具體來說就是搞清楚教學之後,學生應該能夠做什麼,理解什麼,關心什麼。

2.教師必須知道期望的表現的成功標準是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學生對課或活動承擔什麼責任,同樣重要的是學生需要知曉這些表現的標準。

3.需要形成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投入與參與,這是抓住學生注意力的“錨”,這樣學生就可以分享他們的學習目的,理解成功的含義。

4.需要指導教師如何向學生呈現所背的課,這裏的指導包括介紹,如輸入示範等這樣的概念,檢查學生是否理解等。

5.藉助有指導的實踐,向每位學生提供機會,展示他們完成活動或練習之後對新的學習的掌握情況,這樣教師就能夠提供反饋和按需要做出個別的修正。

6.結尾的行爲或陳述還要向學生暗示他們到了本堂課中一個重要的點或暗示他們本堂課已近結束,從而幫助學生組織課上所學,將其形成一幅連貫的圖景,鞏固知識消滅存在的疑惑或阻礙,強化學習要點。

7.掌握了學習內容之後,學生開始獨立實踐,特別是新情境下的獨立實踐。

《可見的學習》針對直接教學法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第一教師集體備課並互相批判,這種集思廣益的力量是巨大的。第二設計和評價教案也會形成巨大的力量。

結論

集體備課是最有可能對學生學習產生顯著應積極影響的舉措之一。

大多數時候教師都是獨自尋找課程資源,活動或觀點,很少與其他教師分享他們的備課,如果教師能在備課過程中做到分享,那麼他們就更有可能在每堂課的結尾分享他們對學生產生作用的證據和他們對此的理解,把這些證據與備課相聯繫的結果就很有可能出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