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街巷》174:九眼橋上闆闆車

《老成都》(連載)

(作者:張世光; 攝影:馮水木;編輯:完璧)


 【此文作於2009年】

  舊時的成都沒有貨運汽車,運貨的主要工具就只有靠木頭做成的人力貨運車。這種車可分兩大類,運送笨重貨物的重型車叫做“闆闆車”,車架粗大,使用汽車輪胎。拉車人分主力和副手。主力在車的中間拉,叫做“中槓”,除了用雙手拉車而外,還有一根寬麻帶挎在肩上,以便搭力。“中槓”兩邊各有一人,叫做“飛娃兒”(近日見有人寫作“飛挽”)。他們各用一根揹帶拉車,當然也可用手抓住各自身邊的那根拉手搭力。有時貨物過重,車的後面還要增加兩個“飛娃兒”。一般說來,拉“中槓”的人要身強力壯,他不光是拉車的主力,還要控制整個車的運行。拉“飛娃兒”的人相對瘦弱一點,他們只起助力作用。

  由於負荷太大,他們一般要喊着號子前進。尤其是上坡下坡,那更是令人敬佩。九眼橋是一座拱橋,當車拉到橋頭時,他們一般要稍事歇息,以利爬坡。上橋時,“中槓”一聲喊,所有的拉車人一齊有節奏地喊着板車號子:“嘿咗、咗嘿,嘿呀,嘿咗、咗嘿,嘿呀……”步伐整齊,慢慢向前走去。有時一下失力,車欲倒滑,馬上就緊張地喊“穩到!穩到!”然後再齊心合力向前走。

  終於,車到橋頂了,稍事休息後,更爲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開始了。只見“中槓”把車把高高舉起,讓車的後槓磨在橋面上當剎車用。然後,開始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即便如此,車速還是越來越快。幾個“飛娃兒”使勁向後拖住車子,“中槓”根本壓不住車子,整個身體不由自主地被車把舉了起來,只能腳尖點地,有時還要騰空。這時他們不停地喊着:“車子來啦!車子來啦!”然後一起向下快速跑去。橋上行人紛紛避讓,深怕擋道或被撞倒。

  終於下了橋,但是巨大的慣性使得他們不得不繼續向前,要跑好長一段才能停下來。由於勞動強度太大,拉車人都是汗流滿面。爲了不使汗水擋住視線,他們用麥稈或稻草做成草圈,戴在頭上,讓汗水順着草圈流向後腦。這種車已多年不見,恐怕是被運貨汽車淘汰了。

  與之相比,架架車(有人寫作“架子車”,成都人習慣叫做“夾夾車”)就要輕巧得多。後者的車架要細許多,車身也要窄不少。一般由一個人拉,載貨多時再加一個“飛娃兒”。幾十年來這種車在成都市區都能看見,至今猶未絕。比如,現在還偶見有送蜂窩煤用這種車。前兩年我還在磨子橋附近看見一男一女用架架車拉了滿滿一車蜂窩煤進城,這已經是難得的景象,只可惜當時沒有帶相機。

       (下篇:《九眼橋畔求學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