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學習筆記——家庭是給孩子積蓄能量的地方

健康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厭惡學習。

父母引導孩子做到以下④點

晚上睡足8小時、學習狀態更好

2019年,中國睡眠協會發布了《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提到了兩組重要數據。

超過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其中13-17歲的孩子睡眠不足的比例達到了81.2%。

睡眠狀況優的青少年兒童分別有45.4%、34.1%,在班級排名中分別位於5%和6-20%;

而睡眠狀況差的孩子則有41.9%的排名在班級的75%以後。

爲什麼睡得好的孩子,成績也會更好?

在《夜腦:在睡眠中自動學習的祕密》一書中,實驗心理學大師理查德·懷斯曼解釋說:

“睡覺時大腦會自動對記憶進行清理,扔掉沒用的事實和數據,並把白天一直試圖記住的信息儲存起來。”

他還提到了一組實驗,進一步證明了這一結論。

研究者將孩子分成兩組,兩組孩子都白天記單詞,一組晚上睡8個小時,另一組晚上睡6個小時。

結果顯示,睡8個小時的孩子記住了更多的單詞。

這就提醒父母,睡眠是記憶和學習的重要環節,孩子睡得不夠,學習效果也會打折扣。

除了睡眠時間不足,不按時睡覺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同樣的實驗,一組在早上背單詞,晚上檢測背誦狀況,另一組在晚上背單詞,第二天早上檢測背誦情況。

結果顯示,晚上睡覺的孩子記住了更多的單詞。

很多父母認爲孩子熬夜學習,犧牲一點睡眠時間,會讓大腦記住更多的知識。

這是一個謬論,按時休息纔會讓孩子記住更多之前學過的知識。

健康是一切的本錢。

一個睡得足、睡得好的孩子,白天才有精力去生活和學習。

放學後運動1小時,學習效率更高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坐不住、愛走神,是這一屆父母的最大痛點之一。

運動後的學習效率更高,是有科學依據的。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提到,在運動時,身體會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

多巴胺令孩子心情愉快、精神振奮;

血清素能釋放壓力,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正腎上腺素使孩子專注力變強,不愛走神。

孩子心情變好了,記憶力和專注力增強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運動對提升孩子整體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幫助。

看過一項調查研究,2016年統計的63名高考狀元中,有34人喜歡運動;2017年統計的42名狀元中,有24人喜歡運動。

大腦是一種有適應能力的器官,即“用則進,廢則退”。

運動是大腦最重要的營養劑。

足夠的運動能讓孩子的大腦獲取充分的氧氣,大腦更強壯,孩子就更聰明。

更重要的是,運動對孩子意志力、抗挫力、自信心、目標感的培養,都有着難以替代的作用。

看看那些經常運動的孩子,不僅聰明伶俐,而且精氣神更足,情緒更穩定,敢於嘗試和挑戰,並能夠長期堅持做一件事。

這些素質都會遷移到學習中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每天做家務的孩子,學習能力更強

哈佛大學的格蘭特研究發現:“父母想要孩子們達到專業上的成功,源自於小時候做過的雜活,越早開始越好。”

一些簡單的家務活,表面看是動動手指,實際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我女兒開始學寫字的時候,我發現她控筆能力非常差,字寫得東倒西歪。

問過老師才知道,手寫能力不是孩子到了上學年齡自然而然就會的。

有的孩子從小做家務活,比如扒蒜、摘菜、剝花生、洗自己的襪子,手指的精細動作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這樣的孩子,到了6歲之後,拿筆寫字會非常輕鬆。

現代腦科學的研究成果發現,人類大腦神經與手指的銜接最爲緊密。

俗話說“心靈手巧”,其實應該說,手巧心才靈。

經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能夠讓孩子的手指更靈活,大腦更發達。

一些複雜的家務活,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比如做一頓飯,準備工作多且雜、操作步驟繁瑣,孩子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且不斷思考、試錯、改進纔行。

生活就是教育。

父母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孩子就失去了學習和成長的可能。

如果父母放手讓孩子去做,不僅自己輕鬆,還有可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試想,一個手部力量強,思維敏捷,有很好的專注力,且擅長解決複雜問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怎麼可能差?

多一些自由玩耍時間,學習動力更足

李玫瑾教授說:“愛玩的孩子往往更優秀,成績也更好。”

因爲玩耍不僅能激活大腦神經,讓孩子更聰明,還能啓發孩子最原始的學習動力。

經常玩耍的孩子,十分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他們會把人生的方向變成學習的動力,直到夢想成真。

如果孩子不愛玩、不會玩,纔是父母應該擔憂的。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認爲:“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孩子連玩都提不起精神,怎麼會有熱情去學習和生活?

很多80、90後父母都有一個疑問:

“我們小時候捱打捱罵,卻很少有心理問題,爲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脆弱?”

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卻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原因——自由玩耍的時間太少。

過去的孩子有大把瘋玩的時間,玩耍的方式也十分豐富,捱打捱罵了,去田野打打滾、爬爬樹,心裏的委屈就被消耗掉了。

現在的孩子,很少有玩耍的機會,大腦的發育功能受到傷害,更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加上缺少情緒發泄的出口,時間長了,委屈就壓抑成了病症。

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布朗的一項研究,證明了這個說法。

他用了42年時間,瞭解6000人的童年生活,結果顯示:

兒童時期不能無拘無束玩耍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孤僻、木訥,甚至敏感、易怒。

而那些自由玩耍的孩子,創造力、應對壓力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比較強。

可見,玩耍跟成長並不衝突,甚至是兒童的一種學習方式,對成績的提高、未來能力的培養都大有幫助。

專欄作家連嶽說過一句話:

“孩子的有效時間少,排序錯誤就是教育失誤。”

學習是孩子的重要任務,父母的主要責任是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方面,孩子多睡、多動、多玩,大腦發育得好,學習自然高效。

另一方面,讓孩子意識到必須爲自己的學習和人生負責,TA會逐漸找到一種平衡,學習習慣和能力自然也就培養出來了。

當父母和孩子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時,親子關係才能融洽,家庭氛圍才能和諧。

以上是今天的學習筆記,我是吳美嫺,我在貴州貴陽。

感謝您的閱讀和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