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完美的執行

      “寶寶,乖,聽外婆的話,過幾天媽媽接你回家。”一年輕寶媽,抱着幾個月的寶寶,眼淚嘩嘩直流。

      “時間到了,我鎖門了啊。”一個白衣護士聲色俱厲地喊到。

      年輕的寶媽,依依不捨地把孩子遞給老人,抽噎着,目送着老人帶着孩子離開。

      “咔咔”,門,鎖上了。女子坐到樓道的椅子上,繼續抹眼淚。

      另外一個寶爸,與抱着孩子的寶媽,隔着玻璃門,探討着孩子的病情。孩子清澈的眼睛,瞪着門外的爸爸,不知所以。

      這是某兒童醫院消化科病房的大門口。

      “只能一位家屬陪同,無特殊原因不許更換”,作爲此醫院的陪護鐵律,被醫院的團隊嚴絲合縫地執行着。

      團隊之一,守門的老太,具有掌管鑰匙的大權。無論外面的家屬如何央求,沒有醫生和護士的允許,堅決不開門。即使外賣送達,也只能從門縫裏遞進來——爲了取快遞方便,醫院選取了長長的鏈子鎖,兩扇門之間有足夠的縫隙容許快遞進門。

      團隊之二,成羣結夥的護士,具有火眼金睛和敏銳的洞察力。她們全程無笑臉,只要發現家屬進病房探望的蛛絲馬跡,立即警惕地莊嚴宣告上面那條鐵律,家屬們費盡心思找出的理由,頃刻間,灰飛煙滅。

      團隊之三,醫生,嚴厲的監管者。針對家屬中的漏網之魚,雖然屬於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被醫生髮現,當班護士將被嚴厲問責。

      在團隊成員們的精誠合作下,病房裏除了護士們的大嗓門,很安靜,環境很衛生。家屬們穿着寬鬆的睡衣,帶着孩子在病房門前溜溜噠噠,累了便回到病房休息,安靜的環境保證了孩子們香甜的睡眠,充分的休息縮短了病程,提升了治療效率。

      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完美的執行。醫院“風清氣正”環境的營造,得益於一個團隊默契的合作與內部之間嚴格的監管。守門老太、護士、醫生、醫院領導,四者之間,形成了層次清晰、環環相扣的監管鏈條。同時,四者高度的責任心,不靠監管靠自覺,也是制度能夠落地的關鍵。而病房外家屬們剋制住對孩子的思念與惦記,不打擾,不衝動,同樣對制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完美的執行。制度不可能包羅萬象,只要照顧到主要方面,適當犧牲一些次要因素,便完成了制度的使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