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組織中的一員,但你更是獨立的自己

新聞宣傳工作有很多尷尬的時刻,一邊有人說着“這個工作簡單,別人開會你們寫寫就行了”,一邊是面對有人“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卻寫不出三百字消息”的現狀。還有更尷尬的,把一篇通篇連標點都不通的爛稿子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改出來,人家說感覺還是原稿講得比較透。

每項工作都有被人誤解或者輕視的時候。雖然說隔行如隔山,但是在人們的意識中,會自動把一個組織中的工作劃分出重要和不重要兩種,從領導到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會存在這種意識。

無論是重要還是不重要,實際上每個人作爲組織中的一員,成長機會都是一樣的。參與各類管理活動機會比較多的新聞宣傳人員,學習機會自然也會多,成長機會同樣同比率上升。

我挺喜歡人少活多的新聞宣傳工作,作爲管理的親身參與者,卻需要以旁觀者的態度工作。所以我後來從不糾結於別人認爲重不重要,因爲我在採訪寫作的過程中總結出一點:每個人既是組織中的一員,也是獨立的自己。

把這兩個方面融合在一起看,做什麼工作不重要,做得怎麼樣纔是重要的。

有的工作需要的人多,有的工作需要的人少。人多的工作對個體的能力要求不一定高,因爲“衆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相互託着,能者多勞一些,可以彌補弱者頂不起來的那一部分。人少的工作對個體的能力一定很高,沒有“衆人拾柴”,“獨柴”的火力如何外人看得一清二楚。

組織越大,“衆柴”越多,而對“獨柴”實力的要求越高。

但是,我是年過不惑之後,頓悟“但是”後面的內容纔是最重要的內容,但是前面的說法無論多麼入情入理激動人心,都是爲當是後面的內容做的鋪墊。

在這個話題中,但是有一個關鍵點必須要認清,那就是:“衆柴”是核心部門,“獨柴”是邊緣部門。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老祖宗傳下來的至理名言還是要認真體會的。“衆柴”和“獨柴”也有一個共同點:工作成果。工作成果體現個人能力和個人價值,這個誰也不能否認。在多麼核心的核心部門,沒有工作成果,只是把工作往下或往上傳遞的二傳手,只是整理整理材料的閒散人員,價值也不會比邊緣部門的“獨柴”高,成長性也不會比“獨柴”好。

所以,工作成果是屬於組織的,個人能力是屬於自己的。

理解了這句話,就不會因爲多做了工作而委屈,也不會推諉扯皮逃避承擔難題。

剛上班的時候,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正是白裙子最流行的時候,我也有一條。有一天,身邊忽然有個人對我說:“你們農村人也會穿白裙子。”大概是這個意思,原話忘記了。說這句話的人不是諷刺不是看不起人,語氣中是實實在在的感嘆。後來有人問什麼樣的言行纔是井底之蛙時,我想起了這個例子:把認爲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就是全世界。

做“衆柴”特別容易進入這種思維模式:她是農村的,她不應該穿白裙子,所以她穿白裙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進而就是他偷懶,我也偷懶,有人不偷懶就是一件奇怪的事。

獨立的個人纔會有獨立的成長。總會有些事情是不一樣的。不要攪在爛泥裏,不要裹挾在別人的評判中活着,要獨立地、有選擇地跟着團隊往前走。

工作,是團隊的;成長,是個體的,如何在團隊中實現個人的成長,是一門自學性質的課程,是沒有老師畫提綱的開卷考試。

每一點兒偷的懶,都會成爲前行路上的絆腳石;每一份多擔的力,都是前行的鋪路石。

絆腳石多,還是鋪路石多,都是自己用腳走出來的路。

我們是組織的一員,但我們更是獨立的自己。無論是在強大的團隊中,還是在弱小的團隊中;無論是“衆柴”,還是“獨柴”,都要做獨立的、不斷成長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