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情怀上路,让教育更有温度

情怀是指一个人对某某物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兴致和情趣。将情怀归于教育范畴就成为“教育情怀”。

关于“教育情怀”的解释众多,百度释义: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深沉、持久、难以割舍的感情,它不是唯一的,而是千人千面的。

拥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对教育有着独特感受和独特理解,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会自然投入真挚的情感和有爱的举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多关注孩子的情感、思想、行为以及做人等方面的引导,包含塑造人、培养人的使命感。

一、教师的情怀包含那些方面?
1.家国情怀

百年华诞之际获得勋章的张桂梅校长(看视频),频频登上“热搜”,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那双贴满膏药的手,她17岁和64岁的对比照刷屏网络,人们关注她、赞颂她、心疼她,为她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的坚守而动容,向她“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精神而致敬。

从青春靓丽、笑靥如花,到苍老憔悴、满身伤病,张桂梅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从“大山的女儿”,到孩子们口中的“张妈妈”,她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更将自立自强的种子播撒在她们心中。在华坪女高,有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正是这样的誓言,激励着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张桂梅对教育的虔诚,对教育的执着,让人感动不已,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那么,她执着于教育事业的最大支撑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一种家国情怀。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那些稚嫩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目光,教师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要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

一个教师,只有拥有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孩子就会时时感受到教师心底播撒的阳光。在孩子们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一定能够享受到教育为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今天,我们面对教育改革——“游戏化教学”,对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行为都是一次全新的大考验。然而,教育改革之路无论走到哪里,教师都要有一份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包括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2.博爱情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很深的感触,同样带一个班,有的老师管理班级井井有条,很受孩子喜欢;而有的老师总是管不住孩子,什么时侯都乱糟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孩子喜欢与不喜欢老师的管理方式。喜欢一个老师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行为和性情都是平稳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最大满足和最大发展。然而孩子不喜欢的理由有千百种,但喜欢的理由只有一条——老师爱孩子,孩子也爱她。

爱孩子是老师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础,作为教师,要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就会时刻牵挂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牵挂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教育是爱的延伸。拥有博爱之心的老师像春风一样徐徐潜入孩子的心田。

3.包容情怀。包容一切事物,包容所有孩子,包容身边的每个人,心向美好,一切都会美好。

4.思想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他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透出的就是做教师、做教育需要一种情怀。身为师者,肩负这祖国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千家万户的期望。我们要不负这些希望、重托和期望的法宝就是带着情怀上路,让教育更有温度。

爱事业,让教育生活有温度

曾有人问过我,当初报考师范又从教这么多年,并且还是一直坚守在学前教育的信念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我觉得自己唯有在教育中才能找到自我,唯有和孩子在一起,我是最快乐的。我常常自嘲,干了一辈子教育就干了一件事---幼儿教育。但我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在这份事业中看到了最美的微笑,最美的身姿和最美的故事。不记得谁说这么一句话“每天重复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对自己灵魂最大的考验”。

最美的微笑,么过于孩子的微笑。每天我们迎着孩子纯真的笑脸,我们内心有怎样的拷问?那就是全心全意的为了孩子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爱孩子,让师生关系有温度

李镇西《教育为了谁》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为了孩子。

爱读书,让自我成长有温度

教师被誉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无愧于这一称赞的法宝就是多读书。

爱同事,让人际关系有温度

我们都听过付笛生的《众人划桨开大船》,歌词铿锵上进,节奏分明有力。

我们的教育不缺资源、不缺物质,缺的是一种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教育情怀。从扎根大山的“燃灯者”张桂梅,到“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支月英,从用一根扁担挑起山乡希望的张玉滚,到多年在悬崖天梯上接送学生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乡村教师,用坚韧和奉献托举起大山孩子的梦想,为一个个贫困家庭带去希望,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决心“战斗到我最后那一口气”的张桂梅宛如一座灯塔,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筑梦之路上坚守初心、点亮他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