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初探

春節前,又該選課了。

選什麼呢?特別想學習兩門課:《西方哲學史》和《高效學習》,可是,新網師只許選一門課。仔細斟酌以後,想到自己更需要把學習這個問題的原理弄懂,決定把《西方哲學史》留給下半年,最終選了《高效學習》。

於是,決定從網上先買來書讀,可是網上沒找到書的鏈接,卻看到許多劉熱生老師的介紹,公衆號、視頻號裏都能找到老師的足跡,看來我又閉目塞聽了。

只要學習,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讓我珍惜這份晚來的緣分吧。

第一講

簡介:劉熱生遼寧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動力溝通導師,高效學習五維調控技術創始人。曾經被華東師範大學譽爲“解決女生怕物理第1人”。

作爲老師,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學生:偏科、馬虎、用功不見效、會背定義不會解題、分心、厭學等常見的學業問題,這些問題背後的的根源是什麼呢?有什麼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貼上“笨”和“不努力”的標籤。

劉老師說:所有學生的學習問題,既不是由先天智力造成的,也不是由學生的主觀意識造成的,其本質是源於孩子情緒狀態不佳、知識體系構建的不完整、沒有積極穩定的學習習慣、缺少指導思維加工的系統方法,以及缺乏自我管理與自我規劃系統這五個內在因素。

她告訴我們:元認知學習是一個系統,系統內的每一個變量都會影響學習,學習系統受到五個維度的影響(情緒狀態、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行爲習慣、自我管理),我們建立科學系統的學習觀。

情緒是催化劑,知識是原材料,思維是加工廠。

學生需要安全感,平和穩定的情緒是學習的基礎。

行爲習慣不僅是思維加工知識的產品,同時還能反過來影響思維的過程。

深刻思維的習慣,即不斷研究探索的習慣(0—6歲形成)思維無處不在,即使重複的動作也可以。比如幼兒玩的裝沙子,裝了卸,卸了裝,它會不斷跟自己對話,推動自己不斷探索,發展自己的策略性知識,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所以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恰當的時候給孩子植下思維的種子。

1—7年級的孩子學習是無意識學習,8—9年級的孩子纔開始有意識學習,要培養學生研究知識、咀嚼知識的習慣,規範解題的習慣,寫作業專注的習慣等。

自我管理是對自身的調節、監督、規劃、管理自我資源的系統。自我管理系統的獲得就是元認知的發展,它將給學生帶來不斷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

反觀我的教學30多年來,也遇到過很多問題,也曾用很多方法去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知識,提高注意力,指導做題技巧等,可若跟劉老師系統的方法相比,還是太唐突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