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年紀輕輕的,就舉着雙手向命運投降

常常聽到剛到五六十歲的人說:等我現在明白過來再想努力,可是年齡的關係,已經趕不上趟了。甚至剛過四十歲的人,也會說這樣的泄氣話。持有這樣想法的人,常常渾渾噩噩依着慣性度日,不再學習新知識,不去刻意鍛鍊身體,早早地自廢了武功,舉着雙手投降。

當然人到了一定年齡,持有這樣的想法並不算過分,如果單從人渴望達到發家致富,過上豪車名宅那種“高標準”的生活來說,可能是顯得晚了點。因爲國內大多數企業,招工的年齡上限是四十週歲。除非你有承受風險的能力,自己重新創業。

但是人生在世,難道僅僅在於家產萬貫,豪車名宅?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成功與否怎麼定義,靠誰去定義?是靠社會?多數人?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遵循個體的理性思維與獨立思考?成功與幸福究竟是什麼關係?包含、相交還是分離?

如果生活的意義,個人幸福,今生今世成功與否,僅僅靠社會定義的話,那麼不知道如今已經五六十歲的人是否記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對於太多的物質財富是普遍痛恨與貶低的,那個時候的社會風尚是:誰越窮,誰越是光榮。

所以我不知道說那些話的人,他們要趕什麼趟?既然不同社會對於生命意義、成功以及幸福的定義並無恆定不變的標準,會隨着時間、地點與壞境的變化而變化,那麼那些將生命意義、成功與幸福,唯一歸結爲發家致富的人,是不是顯得有些愚蠢甚至荒謬。難道在人的一生中,沒有了其他值得追求、欣賞與讚美的意義、成功與幸福了嗎?何況,與意義和成功不同的是:一個人的幸福與否,主要在於他自己的內心感受,跟外界的定義基本沒有關係。

例如第歐根尼是古希臘的犬儒學派代表人物,這一學派提倡人們迴歸自然,清心寡慾,鄙棄俗世的榮華富貴。第歐根尼則是整天破衣爛衫,身上不帶金銀財寶,僅僅依靠在市井中傳道和乞討度日,累了寄人籬下,或者躺在一個桶裏。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前來探望他,問他需要什麼東西,他直截了當地說:“只要你不要擋住我的陽光”。然後,他還是周遊了整個希臘,“享受了陽光、溫暖等一切自然的恩賜”。這就是屬於個人主觀的幸福。

所謂的“趕不上趟”一說,它錯誤與荒唐的根源在於,一個人把自己覺悟後努力的早晚,以及是否值得這個突顯三觀的嚴肅問題,建立在是否能夠比得過別人的基礎上。把自己原本可以過得更加開放,更加生動朝氣的一生,主要建立在和別人比試的基礎上。在這些人的心目中,所謂的幸福就是物質生活上跑在他人前面,不能落後於別人。他們不問自己的奢求,是否跟自己的能力與條件相匹配,不去思考自己的一生中,是否具有對於生活的深刻體驗,是否具有對於世界的清醒認知,是否具有對於生命意義的屬於個體的覺悟。

其實這是一種喪失自我的媚俗三觀。這些人不明白的是:人的價值,主要不是在同他人的比較中確立,而是在正確認清自然、社會和自我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投入各種生活與工作實踐,並且在深入思考過那些人生根本問題的基礎上,從自己內心的覺悟中確立與獲得。我們平時和別人比較分數、學歷、收入、財富、地位、健康、子女、自己家庭的幸福等等,只不過是對於自我價值評估的,一種十分粗糙,極其偷懶的做法!真實的自我價值評估不是這般進行的。

相比之下,世上真的有不少認真生活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只要他活在世上一天,哪怕明天必定死去,但是今天的他,也會像明天就要參加高考,或者接受檢閱那樣盡心盡責盡力,那樣的一絲不苟,過好生命的最後一刻,享受最後的快樂、空氣與陽光。我儘管不一定能做到這樣,但卻欽佩與羨慕這種人所持有的人生哲學。

所以,那些真心地抱着到了一定年齡,就趕不上趟的想法的人,即使他剛剛四十出頭,甚至剛三十出頭,也會因爲目標的錯誤或荒唐,加上自己的眼高手低,認爲此生已經到頭,不再有贏得勝局的希望,而成爲終生的殘廢。而且他的一生,從精神生命上來說,也就此結束並被世俗的虛無價值給埋葬了。

當然,也不是說人的一生,不能具有一點跟他人比較的心思,適當的和他人比較,確實可以激勵人的上進心與進取心,問題是要分清行爲的主次與着力點,並且分清每天行動的手段和目的。需要明確的是:比較僅僅是推動自己上進的手段,而並非最終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讓自己過上朝氣蓬勃,剛毅果決以及積極進取的生活。

人不應該一直活在與他人的比較中,不必對世俗意義上的致富與否耿耿於懷,不能太在乎眼前利益或者功成名就。人生的意義與充實,在於不斷地反抗命運,不斷地戰勝自我,不停地探索進取,去發現一個嶄新的自己,並且獲得對於生命的深刻體驗,得到對於世上萬事萬物包括自我的理解與覺悟。

而且,人的精神生活的意義遠遠碾壓物質生活,君不見,千秋萬代翻篇,最終留在人間讓人們銘記的,有多少是誰誰誰腰纏萬貫?又有多少奢華不是被人輕視反而被人讚頌?反而是那些在思想與觀念上,爲後人指引進步的方向,給芸芸衆生以閃電般照亮的精神與靈魂作品,被一代又一代人所追捧與欣賞。

所以,真正的自我價值,最終還是建立在人的每時每刻對於生活的感受、思考和體驗中,體現在人在生活中有一份熱,發一份光上。王小波說的好:“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想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這要求中沒有一點趕趟的影子,但真心說來是不低的,因爲許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不少人只是每個春節勵一下志,接下去就是舊病復發,我行我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寫了這麼多,我將要打住了。接下去編寫一些人物事蹟,讓大家一起走近並看看迄今爲止,世上那些不被年齡所限制,不爲曾經錯失的青春悲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特立獨行,或平凡或偉大的靈魂吧。

首先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康德的“三個批判”鉅著不少人已經有所耳聞,但大家可知道他最著名的《實踐理性批判》是幾歲時寫的嗎?答案是六十歲。

我國巴金在動亂年代受到迫害,並且失去愛妻,後來他動筆寫作反思動亂成因的《隨想錄》時,已經是七十多歲,全部完成時,己將近八十歲。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2008年已經是101歲,他說:“我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由此人生可分爲兩段:50歲以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裏,我們往往爲立足社會、養家餬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爲別人活着: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墊定,職業也已經完成,這纔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在他65歲那年發表《般若心經入門》一舉成名。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四方講學,開專欄,年年推出新作,隨後著述超過一百三十部。在他的眼裏,五十歲也纔是剛剛走到了人生的半山腰上。”

電影《重返20歲》中扮演角色的王德順老爺子常常登臺走秀,他七十九歲上T臺走秀時的身體,看上去不輸五十歲的男人,1936年8月出生的他,今年已經是87歲高齡。他85歲還在學開飛機。他平時每天健身二小時以上,每週一次速滑,長期堅持不懈。“2015年11月17日,王德順坐席鳳凰衛視《與夢想同行》,被稱呼爲“高齡青年”和“思想超強”的老頭”。

美國有位92歲的老年婦女,還每天堅持游泳鍛鍊一個小時。而在我國東北的冰天雪地中,零下十幾度或二三十度的地方,每年照樣有不少六七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堅持冬泳。

如今84歲高齡的趙忠恕,從20年前退休開始,在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學習鋼琴,其間當了十幾年“留級生”。“他從最開始對鋼琴一竅不通,到今天可以流暢演奏世界名曲,在2019年“珠江·愷撒堡杯”全國老年大學鋼琴邀請賽上,作爲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獲得特別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被尊稱爲“中國人工智能先驅”的吳文俊,曾經是拓撲學研究專家。後因上世紀五十年代拓撲學研究被上面叫停,他不得已轉向代數幾何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在他57歲時,開始了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研究。爲了作出成就,他在北京圖書館借遍了有關書籍,長年累月苦讀鑽研。終於在1977年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機器證明的論文。在該論文中,他創造性地將一般形式的代數簇分解爲“三角列”形式,從而簡化了代數幾何中的很多計算,此方法後來被以他的姓氏命名爲“吳氏方法”。

看了上面這些事例,到了一定年齡的人還會認定自己“趕不上趟了”嗎?人生要趕什麼趟呢。退一步,通俗點說,即使錯過了末班車,還有通宵車,即使沒有了通宵車,還有能夠行走的腿,即使走得實在疲憊不堪,還有可以路邊找個避風的角落,靠着休息,等待凌晨發出的早班車,畢竟對心態年輕的人來說,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所以,放下在命運面前舉着的雙手,如果做不了一名戰士,也至少要做一位不斷學習、反思、覺悟與進步中的行動者。覺悟的人只要活着,不是去創造意義,就是去創造奇蹟。就像上面有人說的,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纔剛剛走在人生的半山腰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