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是一種修行

最近,我確實捨棄很多東西。今天是在烏鎮旅行時,買的兜子,有少數民族的特色。

我雖然喜歡,但是覺得確實沒有地方放,平時也背不出去。以後,我去旅遊不會再買紀念品了,只在那喫喫玩玩就可以了。

現在,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喜歡不一定要擁有,欣賞欣賞就好。

有簡友給我留言說,不能爲了扔而扔,不能把“斷舍離”當成一種信仰。

確實,現在使用的物品,不能扔。

我扔物品,不是爲了,喜新厭舊,而是確實不再需要了。

能送人的就送人,要不然就扔在垃圾桶附近,也許有人撿。

扔的過程艱難,才能記住,下次謹慎的購買。出一物,進一物。其實我需要的東西並不是很多。

有些物品,並沒有擺在明面,扔了以後,外表看不出來,但是待在屋子裏,就是感覺不一樣。朋友來說,感覺哪裏變了,說屋子大確實好。

其實是物品少了,房間留白多了。

牆上,我不會掛太多東西。我喜歡空白感覺,就像國畫當中的留白。家裏的軟裝修色彩,我也會盡量色彩協調,不會顯得突兀,可能是我學過國畫的原因。

現在的我,如果發現家裏的物品,擺的太密,會不舒服。

我感覺,真正的去踐行斷舍離,真的考驗人。

這段時間,我在清理自己的書籍,同類的書籍,做出精簡。我把自己的400本圖書,捨棄了100多本。這些書捨棄之前,我大概看了一遍,速度很快,因爲都是看過的。

我打算暫時留下200本。太多的書,不好打理,我也難集中精力反覆讀一本書。

現在,我又挑選出50書,決定看一本,送一本。裏面的值得記住的地方,就做讀書筆記。

當書要離開我的時候,確實有一絲不捨,我看的時候,會很認真。這段時間,我看的書,頂上一年的讀書量。

我還在捨棄,可憐心疼來訪者的念頭,因爲當我有這種念頭的時候,就會難以中立,難以和來訪者是平等的狀態。

我也在捨棄,改變別人的念頭,尤其是來訪者。

我通過外在的斷舍離,牽動了內在的斷舍離。我感覺自己活得越來越輕鬆了。

什麼打折活動,贈品活動,帶有誘惑的,我都不感興趣,因爲總感覺家裏的物品多,還沒有扔完,哪有心情,再弄一些東西回來,徒增煩惱呢?

什麼辦透支卡,我壓根不需要,因爲我的需求越來越少了。我有三個皮包,就感覺夠用了,也不想買新的。我有七十五件衣服,感覺挺多的,還想再捨棄幾件,所以不會再買新的。

我的鞋有17雙,其實,我想10雙就夠了。

以前,我覺得自己有許多東西需要買,現在是,感覺自己擁有的太多了,想再少一些物品。

通過物質的精簡,從而實現精神上的清澈,靈魂裏的通透,這纔是真正斷舍離的精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