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从“无聊”的角度思考当代人电子产品上瘾现象

这周继续阅读伯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这周的主题是无聊。

如今的人特别害怕无聊,甚至一点点无聊都无法忍受。之所以有这样观感,是我发觉在做家务的时候,我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就只是单纯地做家务,而是非得听着什么才能做家务。一有空我就拿起手机看小红书,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没事的时候看看窗外的风景发发呆,很单纯地去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单纯地、纯粹地去享受当下的片刻,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在网上看到网友发的一张照片,春节一家六口整整齐齐地躺上坑上,各看各的手机。看到这幕时我不仅胆战心惊。

我们在指责孩子电子产品上瘾时,做为大人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沉浸于电子产品中呢。而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就是“害怕无聊”。

那么怎么看待“无聊”呢?

罗素这样说:无聊有两种,一种是建设性的,另一种则空空如也。前者的产生是因为麻木的缺席,而后者的出现是因为缺乏生机勃勃的活动。

而无聊相对的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过度兴奋的生活是使人过度消耗的生活,它需要不断借助强烈刺激来使人激动,让人以为这种激动对于快乐是不可或缺的。

过度兴奋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让人对各种快乐的滋味变得迟钝,渐渐地以隔靴搔痒取代真实深入的满足。

一定量的兴奋是有益的,这就好比最初麻醉品的发明者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没想到由于使用的不当,成为了放纵本能、令自己上瘾的工具。

几乎与其他所有的东西一样,关键在于度。过少会导致病态的渴求,过多又会导致热情耗尽。

所以,生活幸福的基础是要拥有一定的忍受无聊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必修课之一。

中国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令当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忽略了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之于儿童的重要性。孩子们的欢愉应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获得。

令人兴奋的事情其实是一种麻醉剂,人们对它的需求会不断升高。

电子产品的各种视觉、感观上的刺激,会令TA们难以忍受那种富含创造性的单调。自然的生活节奏是舒缓的,秋、冬与春、夏同样必要,休息与运动同样重要。相较于成年人,孩子更需要与自然生活的涨落节律保持联系。

忍受或多或少的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太多太消极的娱乐,以至于孩子一停下来就无法忍受。不要说孩子,当我们曾几何时渐渐地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为了让自己更轻松,我们让孩子也加入了电子产品的大军。

放下手机,不仅仅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成年人说的。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中,去领略这四季的变化,感受着自然馈赠给我们鸟语花香。哪怕是对着夕阳发会呆,学习着去体会那原始的、单纯的幸福。


正如罗素所说: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将是无所作为的一代,是过分脱离了自然缓慢进程的一代,是勃勃生机渐渐枯萎的一代,犹如瓶中被剪下来的花。

惧怕无聊,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另一种更加难以忍受的无聊。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宁静的生活,唯有宁静的气氛才能蕴含真正的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